0人評分過此書

突破框架,你的內在無限大:挖掘底層自我,從內心探尋人生的答案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3204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在「做自己」之前,先搞懂「我是誰」。

成長,不是長成大人,而是認識自己。
當一個人開始「認識自己」,他才有機會「成為自己」。

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你想過怎樣的人生?
我們過去的經歷、被情緒加工過的記憶、環境的影響、防禦機制等,構成了我們龐大且複雜的內心世界,會隨時影響我們的選擇。因此,對內在的認知程度越深,越可以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人生,就是一個人的戰鬥,別人幫不了你,我們只能往內求。而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個了不起的自己,當你勇敢探索,就會遇見它。一旦擁有獨特和無限大的內在,就能擁有完整而豐富的人生,成就更強大的自己。
這是一本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以全新和超越的視角,從人際關係、防禦機制、情緒困擾、自我價值等諸多面向,引導我們看清內心深處的真實模樣,並為自身注入強大的內在力量,活出獨一無二的存在,成為自己的「知己」。

讓內在無限大的五個關鍵字
從容:摘下人際面具,突破關係束縛。
你與他人相處是充電型或是耗電型的關係?為了獲得認可,你花費多少精力在維護面子上?別讓與人的互動,形成更討厭的自己。

自然:卸下防禦機制,看清內心世界。
高級的防禦機制能增加情緒韌性,低級的防禦機制則會讓我們自欺欺人。藉由瞭解這些心理防禦機制,能看清自己與人相處時的樣子。

自在:瞭解困擾我們的情緒,學會轉化情緒。
隱藏在煩惱下的是恐懼,憤怒是為了掩飾脆弱,指責的背後是絕望,擁抱孤獨與自己更親密。當我們讀懂自己的情緒,心情將不會再輕易被他人左右。

自由:撕除身分標籤,找到自我的真正價值。
為人生做減法,拋棄不適合自己的規範,撕除不適合自己的標籤,擺脫慣性思維,搞清楚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新生:走入內心深處,勇敢面對真我,重新設計人生程式。
反思自身的信念與原則,有多少是被植入的價值觀,又有多少是自己獨立的思考。然後問自己最想要什麼、該怎麼做,就能離真實的自己更近一步。

真心推薦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IMV品牌執行長 馬克凡、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宇哲
  • 作者序 向內,遇見無窮大的你
  • 第一章 從容:摘下人際面具,突破關係束縛
    • 你以為的你,是真正的自己嗎?
    • 從他人身上勾勒出自己的輪廓
    • 充電型VS.耗電型的人際關係
    • 為什麼我們難以離開某些關係?
    • 戴上面具,不代表不能做真實的自己
    • 耗費精力的面子保衛戰
    • 三種人際關係類型,瞭解與他人的互動模式
    • 審視界限:你在哪裡,什麼是你
  • 第二章 自然:卸下防禦偽裝,看清內心世界
    • 心理防禦能保護自己,也可能阻礙自己
    • 舒適圈悖論:不能太舒服,也不要太安逸
    • 三種心理防禦機制:戰鬥、逃跑與僵住
    • 你看到的世界,是你內心的投射
    • 敏感族群的高防禦機制
    • 不要自責「為什麼拖延」,而要問「自己在逃避什麼」
    • 自我封閉是心理的防禦機制
    • 只要夠理智,就能解決情緒問題?
  • 第三章 自在:擺脫情緒困擾,讓情緒自由,自己自在
    • 每種情緒都是你!正面接納,瞭解完整的自己
    • 隱藏在煩惱下的恐懼和焦慮
    • 憤怒是為了掩飾脆弱
    • 指責的背後是絕望
    • 悲傷的力量
    • 解讀情緒語言,瞭解內心需求
    • 不被情緒綁架的情緒轉化法
    • 擁抱孤獨,才能與自己親密
  • 第四章 自由:為人生做減法,撕掉不適合自己的標籤
    • 「我是誰?」—拿掉標籤後,你還剩下什麼?
    • 雖然有雜念,但沒關係
    •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 告訴自己:「那又怎樣!」
    • 你被「思想病毒」感染了嗎?
    • 你的想法不是你的想法
    • 人生新三觀:找到你的價值、信念和意義
    • 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程式
  • 第五章 新生:勇敢面對真我,成就更強大的自己
    • 鬆綁來自原生家庭的束縛
    • 探索內心的無人區
    • 心靈的超越—從對立、轉化到改變
    • 面對當下的勇氣
    • 找回完整的自己—自我整合
    • 克服對未知的恐懼
    • 人生,就是一段不斷告別過去的旅程
    • 你值得美好而繁盛的人生
  • 結語 先「知己」而後求「自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