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推薦序
- 作者序:創傷復原的情緒療癒
- 譯者序:獲得解脫、自由、自在的秘笈
- 本書用語
- 前言:以情緒為基礎的愛之旅
-
第1章 復原完整情緒本質的重要性
-
停止對抗感覺
-
從怪罪中採收原諒
-
情緒復原的獎賞
-
-
第2章 當「原諒」其實是「否認」時
-
否認掩飾了自虐
-
不成熟的原諒與罪惡感
-
不成熟的原諒與失去基本人權
-
假性原諒與完美主義
-
情緒方面的白癡特才
-
-
第3章 完全感受情緒
-
情緒本質的根本動力
-
動力之一:整體性
-
動力之二:兩極性
-
動力之三:矛盾性
-
動力之四:流動性
-
-
第4章 哀悼所帶來的禮物
-
重拾童年之失落
-
復原的情緒能加強意向性
-
喚醒自我憐憫
-
增強自我保護的本能
-
安撫情緒重現的情況
-
減少身體化
-
開啟通往平靜和解脫的大門
-
修復能夠去愛的心
-
減少否認和貶低的情況
-
除去恐懼和羞恥
-
-
第5章 哀悼的重要歷程
-
哭泣
-
發怒
-
言語抒發
-
完全表達情緒
-
感受情緒
-
理性如何迴避哀悼
-
哀悼並非一日速成
-
靈魂的暗夜
-
不可預知的哀悼風暴
-
當哀悼沒有帶來解脫
-
-
第6章 哀悼能減少自我破壞並增強生命力
-
解離
-
過度警戒
-
執著
-
強迫
-
健康地使用防衛來避免哀悼
-
當復原工作本身變成執著且強迫的行為
-
-
第7章 怪罪與原諒:怪罪並不是「髒話」
-
習得的無助和毒性羞恥
-
怪罪是健康的自我保護
-
不復原與復原的說「不」
-
太過羞恥而無法怪罪
-
把怪罪發怒出來
-
強迫性重複、怪罪與不成熟的原諒
-
同時感到原諒和怪罪的療癒性矛盾
-
怪罪是持續性的歷程
-
怪罪與羞恥
-
怪罪和原諒的相互影響
-
-
第8章 完全感受有賴於完全記得
-
建構童年遭受的虐待與忽略細節
-
言語虐待
-
情緒虐待
-
言語虐待與情緒虐待的致命二重奏
-
挖苦和嘲弄:偽裝的虐待
-
忽略:隱形犯行
-
言語忽略
-
情緒忽略
-
靈性虐待
-
靈性忽略
-
以哀悼做為靈性的實踐
-
-
第9章 自我憐憫的重新撫育
-
重新撫育始於原諒內在小孩
-
對內在小孩說話,以及為他說話
-
自我母育
-
自我父育
-
-
第10章 原諒和情有可原
-
父母未哭出的眼淚成為他們的怒火
-
原諒父母
-
工業革命的情緒與靈性大屠殺
-
想像性地重建父母的童年
-
神:終極的情有可原情況
-
了解情有可原的情況,能減輕羞恥
-
-
第11章 原諒的限制:情有可原的情況有時無關緊要
-
原諒與怪罪的持續之舞
-
原諒的程度
-
遠距的原諒
-
真正的原諒可能會再固化否認
-
原諒可能掩飾情緒剝削
-
關於遠距原諒的私人故事
-
限制與依然失能的父母接觸
-
原諒和靈性
-
-
第12章 原諒自己失能的親職
-
平衡的道歉例子
-
原諒、重新撫育和內在小孩
-
為自己糟糕的重新撫育尋求原諒
-
原諒、怪罪和內在小孩
-
-
第13章 自我原諒
-
自我原諒和原諒他人
-
自我原諒過去的錯誤和頑固的習慣
-
自我原諒和扎根的自我仇恨
-
自我原諒與存在性的痛苦
-
自我原諒、他人的原諒與情有可原的情況
-
共同原諒
-
解讀過去與現在的混合痛苦
-
-
第14章 真心原諒父母
-
動態變化的原諒
-
原諒是愛的一種次類型
-
-
附錄A
-
父母虐待與忽略的概略評估
-
健康的育兒方式與技巧
-
-
附錄B
-
自我表達的權利
-
-
附錄C
-
重新撫育內在96小孩的肯定語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