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無臉雌雄:一個自殺者遺族的積極想像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 臺灣第一本用神話角度書寫自殺者遺族的歷程,是遺族面對自殺者的真情告白。
★ 結合遺族經驗與榮格的積極想像與煉金術,用生來看死,也用死來看生,情摯動人。
★ 以蜿蜒的筆觸,不慍不怒書寫一則未曾存在、由死入生的人間神話,翻轉破碎的人生。
鄭玉英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與督導、方俊凱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江文賢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周昕韻 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諮商心理師、林綺雲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洪素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張凱理 福德身心診所院長/臺北榮總桃園分院支援醫師、張翠華 桃園市生命線主任、陳宏儒 心蘊心理諮商所執行長/諮商心理師、賴虹均 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鄧明宇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助理教授、釋惠敏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法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一致推薦
這是一個自殺者遺族的復原神話,因緣來自二十年前兒子自殺之後的療癒旅程。
作者以希臘神話與榮格的煉金術為意象,召喚死去的兒子現身,探索自殺背後不為人知的動力,與之對話、爭辯、詰問,完成遺族療癒歷程中,最困難的原諒、祝福與放手的大業。在這個文本裡,作者讓生者與死者的意識與潛意識互相震盪,除了哀傷整合,還昇華世間對於自殺是對是錯的狹隘認知;除了揭露遺族不堪的歷程之外,讓人看見一個生命的韌性,希望世間能對這個族群有更多的理解。
第一部分以英雄之旅為架構,將遺族倖存的歷程(survivorhood)分為「惡事現前」;「天問」;「失序的宇宙」;「在魚肚腹的生活」;「縫隙中的掙扎」;「新的秩序」與「最後一哩路」,是感性的語言。第二部分以理性的語言鋪陳與遺族相關的理論︰哀傷、失落與復原、創傷、與創傷後成長,並主題性地呈現遺族的經驗︰汙名化、羞恥與罪惡感;一輩子哀悼的旅程;身心健康負面的影響;社會隔絕、沉默的共謀、扭曲的溝通;認同自殺行為;尋找意義;個人轉化的可能性。第三部分是整合的兩把金鑰匙,以榮格的積極想像(active imagination)與煉金術(alchemy)的隱喻,總結這段書寫。
這是作者和死去兒子靈魂相遇的空間,也是每個遺族面對自殺者的真情告白,更是自殺者與遺族共同行走的一段旅程。
★ 結合遺族經驗與榮格的積極想像與煉金術,用生來看死,也用死來看生,情摯動人。
★ 以蜿蜒的筆觸,不慍不怒書寫一則未曾存在、由死入生的人間神話,翻轉破碎的人生。
鄭玉英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與督導、方俊凱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江文賢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周昕韻 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諮商心理師、林綺雲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洪素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張凱理 福德身心診所院長/臺北榮總桃園分院支援醫師、張翠華 桃園市生命線主任、陳宏儒 心蘊心理諮商所執行長/諮商心理師、賴虹均 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鄧明宇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助理教授、釋惠敏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法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一致推薦
這是一個自殺者遺族的復原神話,因緣來自二十年前兒子自殺之後的療癒旅程。
作者以希臘神話與榮格的煉金術為意象,召喚死去的兒子現身,探索自殺背後不為人知的動力,與之對話、爭辯、詰問,完成遺族療癒歷程中,最困難的原諒、祝福與放手的大業。在這個文本裡,作者讓生者與死者的意識與潛意識互相震盪,除了哀傷整合,還昇華世間對於自殺是對是錯的狹隘認知;除了揭露遺族不堪的歷程之外,讓人看見一個生命的韌性,希望世間能對這個族群有更多的理解。
第一部分以英雄之旅為架構,將遺族倖存的歷程(survivorhood)分為「惡事現前」;「天問」;「失序的宇宙」;「在魚肚腹的生活」;「縫隙中的掙扎」;「新的秩序」與「最後一哩路」,是感性的語言。第二部分以理性的語言鋪陳與遺族相關的理論︰哀傷、失落與復原、創傷、與創傷後成長,並主題性地呈現遺族的經驗︰汙名化、羞恥與罪惡感;一輩子哀悼的旅程;身心健康負面的影響;社會隔絕、沉默的共謀、扭曲的溝通;認同自殺行為;尋找意義;個人轉化的可能性。第三部分是整合的兩把金鑰匙,以榮格的積極想像(active imagination)與煉金術(alchemy)的隱喻,總結這段書寫。
這是作者和死去兒子靈魂相遇的空間,也是每個遺族面對自殺者的真情告白,更是自殺者與遺族共同行走的一段旅程。
- 推薦序 跨越時空的祝福與安慰/鄭玉英
- 推薦序 無臉雌雄捭闔無窮/方俊凱
-
第一部分 未曾存在的神話
-
1 開場白
-
2 序曲
-
3 惡事現前
-
4 天問
-
5 失序的宇宙
-
6 在魚肚腹的生活
-
7 縫隙中的掙扎
-
8 新的秩序
-
9 最後一哩路
-
10 終曲
-
11 跋
-
-
第二部分 關於理論
-
何為自殺者遺族
-
失落、悲傷與哀悼歷程
-
創傷
-
繼續連結理論
-
韌性與創傷後成長
-
帕帕多波羅的「創傷方格」的理論
-
遺族的總體經驗
-
總體經驗的背後
-
如何營造正面的成長
-
心理重建的任務
-
從哀傷到希望
-
-
第三部分 整合的兩把金鑰匙
-
積極想像
-
煉金術的意象
-
我的玫瑰園
-
總結
-
- 註釋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