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還記得上一次身體輕鬆又舒服的感覺嗎?
那時候,連心情都是閃亮的!
放鬆,就是那把轉動身心活力的鑰匙!
★六大主題說明
‧21組肌筋膜活動度檢測
‧6種按摩姿勢擺位祕訣
‧4種自我按摩操作技巧
‧3種必備按摩輔具介紹
‧24區身體部位鬆筋圖解
跟著圖解步驟輕鬆操作,常常幫自己舒舒壓、鬆鬆筋,
就能喚回不小心流失的肌力、活力與免疫力!
我們無法每天都過輕鬆的生活,因此更需要學會「自我放鬆」的技術
這本書是幫助大家保養與重建身體「軟實力」的有效按摩操作書,在專業的指導支持下,請您務必學習當自己的按摩師,讓自己具有深層放鬆的能力,天天都能保持身體的平衡與最佳彈性!
你的自療本能,還在嗎?
人類最初的原始生活中,沒有像現代的醫療機構和專門醫生,身體不適或受傷時,人們會本能地在患處按壓或摩擦,藉以減輕疼痛、止血,這就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療能力。自石器時代開始,人類更懂得運用器具,像是利用石頭或樹枝等隨手可得的東西,在雙手搆不著的背部或不舒服的部位抓癢、推揉和輕輕敲打,除了能緩和不適感,也能讓身心感覺更輕鬆、舒適,這可說是人類自療能力的再進化。
雙手,是活化人體最好的按摩師
雙手,其實一直是人類最貼身的醫生、按摩師。對於姿勢不良、不愛運動、運動不當或運動過度的各種肌肉緊繃問題,除了要積極改正錯誤的姿勢和運動方式,最好還能經常幫肌肉、筋膜活化與舒緩,這種長期柔性保養的方式,就是來自我們與生俱來的徒手治療本能——自我按摩。雙手每天在身上「東摸摸、西摸摸」的時候,其實就能細緻敏銳地找出緊繃、結節和痠痛的地方,以按壓、橫推等簡易的按摩手法,使該處放鬆舒緩;相對感覺比較無力的肌肉部位,也可以透過按摩加以促進血循、活化神經。在問題發生的第一時間緩解症狀,隨時關注全身張力的平衡,是解除痠痛和不適感的第一步。
善加活用我們與生俱來的徒手自療本能——自我按摩,可說是現代人養生保健最全方位的一帖處方,更棒的是,方法直覺而簡單,每個人在家裡就能隨時自行操作。
徒手按摩,從深層肌筋膜下手!喚醒我們遺忘在身體裡的各種「活」力
按摩著力的主要部位不只針對皮膚和肌肉,應連同深層的「肌筋膜」一起觸動。肌筋膜是人體龐大的軟組織系統,包覆在肌肉外層也深入內部,負責多種功能,包括:包覆穩定、全身連結,架構出讓血管與神經、淋巴穿梭的管道,以利全身營養和訊息傳遞,同時筋膜含有豐富的水分,位於肌肉間的筋膜能使肌肉束間順暢的滑動,人體動作才能靈活俐落。
深層肌筋膜放鬆術,身體不再拉緊報!
作者結合了人體功能解剖學以及按摩、伸展、瑜伽之精華,承傳家族兩代深層放鬆技術與十多年實務經驗,分享一套完整的自我放鬆流程。
針對身體的三大區塊24部位進行簡單的自我檢測活動,就能感受到自己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和肌筋膜功能狀態如何,再運用自我按摩,以正確的角度和力道作用至深層,打敗各種痠痛與喚醒本體感覺,活化筋骨,舒展身心!
本書特色
★自我檢測快速了解身體活動度
★日常保養、放鬆緊繃肌、強化無力肌功效全開
★最適合現代人的按摩手路祕訣
★一次搞懂滾筒、滾軸、按摩球三種按摩輔具
★專家才找得到的最佳按摩位置
1.由本書作者資深按摩師鄭旭輝親自設計肌筋膜自我檢測動作
2.結合筋膜放鬆與瑜伽,設計獨家深層肌筋膜放鬆術並由專業示範按摩操作手法
3.自我檢測+深層放鬆+伸展強化,一氣呵成!
那時候,連心情都是閃亮的!
放鬆,就是那把轉動身心活力的鑰匙!
★六大主題說明
‧21組肌筋膜活動度檢測
‧6種按摩姿勢擺位祕訣
‧4種自我按摩操作技巧
‧3種必備按摩輔具介紹
‧24區身體部位鬆筋圖解
跟著圖解步驟輕鬆操作,常常幫自己舒舒壓、鬆鬆筋,
就能喚回不小心流失的肌力、活力與免疫力!
我們無法每天都過輕鬆的生活,因此更需要學會「自我放鬆」的技術
這本書是幫助大家保養與重建身體「軟實力」的有效按摩操作書,在專業的指導支持下,請您務必學習當自己的按摩師,讓自己具有深層放鬆的能力,天天都能保持身體的平衡與最佳彈性!
你的自療本能,還在嗎?
人類最初的原始生活中,沒有像現代的醫療機構和專門醫生,身體不適或受傷時,人們會本能地在患處按壓或摩擦,藉以減輕疼痛、止血,這就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療能力。自石器時代開始,人類更懂得運用器具,像是利用石頭或樹枝等隨手可得的東西,在雙手搆不著的背部或不舒服的部位抓癢、推揉和輕輕敲打,除了能緩和不適感,也能讓身心感覺更輕鬆、舒適,這可說是人類自療能力的再進化。
雙手,是活化人體最好的按摩師
雙手,其實一直是人類最貼身的醫生、按摩師。對於姿勢不良、不愛運動、運動不當或運動過度的各種肌肉緊繃問題,除了要積極改正錯誤的姿勢和運動方式,最好還能經常幫肌肉、筋膜活化與舒緩,這種長期柔性保養的方式,就是來自我們與生俱來的徒手治療本能——自我按摩。雙手每天在身上「東摸摸、西摸摸」的時候,其實就能細緻敏銳地找出緊繃、結節和痠痛的地方,以按壓、橫推等簡易的按摩手法,使該處放鬆舒緩;相對感覺比較無力的肌肉部位,也可以透過按摩加以促進血循、活化神經。在問題發生的第一時間緩解症狀,隨時關注全身張力的平衡,是解除痠痛和不適感的第一步。
善加活用我們與生俱來的徒手自療本能——自我按摩,可說是現代人養生保健最全方位的一帖處方,更棒的是,方法直覺而簡單,每個人在家裡就能隨時自行操作。
徒手按摩,從深層肌筋膜下手!喚醒我們遺忘在身體裡的各種「活」力
按摩著力的主要部位不只針對皮膚和肌肉,應連同深層的「肌筋膜」一起觸動。肌筋膜是人體龐大的軟組織系統,包覆在肌肉外層也深入內部,負責多種功能,包括:包覆穩定、全身連結,架構出讓血管與神經、淋巴穿梭的管道,以利全身營養和訊息傳遞,同時筋膜含有豐富的水分,位於肌肉間的筋膜能使肌肉束間順暢的滑動,人體動作才能靈活俐落。
深層肌筋膜放鬆術,身體不再拉緊報!
作者結合了人體功能解剖學以及按摩、伸展、瑜伽之精華,承傳家族兩代深層放鬆技術與十多年實務經驗,分享一套完整的自我放鬆流程。
針對身體的三大區塊24部位進行簡單的自我檢測活動,就能感受到自己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和肌筋膜功能狀態如何,再運用自我按摩,以正確的角度和力道作用至深層,打敗各種痠痛與喚醒本體感覺,活化筋骨,舒展身心!
本書特色
★自我檢測快速了解身體活動度
★日常保養、放鬆緊繃肌、強化無力肌功效全開
★最適合現代人的按摩手路祕訣
★一次搞懂滾筒、滾軸、按摩球三種按摩輔具
★專家才找得到的最佳按摩位置
1.由本書作者資深按摩師鄭旭輝親自設計肌筋膜自我檢測動作
2.結合筋膜放鬆與瑜伽,設計獨家深層肌筋膜放鬆術並由專業示範按摩操作手法
3.自我檢測+深層放鬆+伸展強化,一氣呵成!
- 作者序 進入自我按摩的世界
-
chapter1 痠痛OUT、肌效UP!打破「硬叩叩」緊箍咒
-
1 筋膜管很寬,當心全身拉緊報
-
2 緊繃、沾黏! 痠痛症與慢性病的大溫床
-
3 按摩的四大促進力,重新找回全身的張力平衡
-
按摩作用1-促進體內水分流動,加速氣血循環
-
按摩作用2-刺激粗神經,減輕疼痛不適感
-
按摩作用3-平衡全身張力,機能效率更提升
-
按摩作用4-調節自律神經,穩定心跳與情緒
-
-
-
chapter2 人體肌筋膜地圖:找到身體的最佳放鬆點
-
1 筋膜為什麼需要放鬆?
-
一處緊繃,就是全身的地雷
-
「放鬆」和「鬆弛」不一樣
-
分辨「代償現象」,找出緊繃源點
-
-
2 筋膜在哪裡? 為什麼按摩它效果最好
-
人體主要的三種筋膜
-
80%的神經感受器都在筋膜上
-
-
3 這樣摸,就能找到按摩的「兩種關鍵位置」
-
關鍵位置1-肌間隔筋膜
-
關鍵位置2-肌肉束起始部位
-
-
4 常保筋膜Q彈,讓肌肉五力全開!
-
肌肉的「彈力衣」不能變「緊身衣」
-
要活就要動:確保肌肉五大功能
-
-
5 注意!不斷傷害筋膜的日常不小心
-
筋膜廣大的關聯
-
及早修復體內的微損傷
-
-
-
chapter3 放鬆-強化要同步平衡 自我按摩的操作技巧&工具介紹
-
1 三要點讓你輕鬆上手
-
掌握身體連動:按摩一處,會同時牽動許多部位
-
喚醒本體感:同時打開生理、心理的神經通路
-
讓短效變長效:按摩加上伸展與活動,效果翻倍!
-
-
2 人體觸動密碼:這種手法最有感!
-
促進「血流」,增強組織彈性:垂直定點按壓
-
活化「神經」,改善自律失調:單向掃刷、滾壓
-
鬆動「筋膜」,避免沾黏缺水:橫向撥動、推扳
-
-
3 自我按摩四種操作技巧
-
操作技巧1-轉動
-
操作技巧2-橫推
-
操作技巧3-牽引
-
操作技巧4-滾動
-
-
4 鬆筋按摩的工具種類
-
「專業」工具該怎麼挑?
-
工具類型1-泡棉滾筒
-
工具類型2-滾軸按摩棒
-
工具類型3-按摩球
-
挑選指南:一眼選定最佳工具
-
日常器物巧妙變工具
-
-
-
chapter4 抓漏!肌筋膜自我檢測 你的身體活動角度够大嗎?
-
1 肌筋膜活動檢測動起來-三體區活動練習檢測
-
A 頭肩手區活動練習檢測
-
B 軀幹區活動練習檢測
-
C 腰髖足區活動練習檢測
-
-
-
chapter5 鬆筋自己來 6種姿勢擺位+24區按摩操作圖解
-
1 放輕鬆-開始找回柔軟度與肌力
-
自我按摩的正確期待
-
-
2 舒適的「姿勢擺位」,按摩不再白花力氣!
-
自喬好POSE就已經做對一半!
-
六種姿勢擺位的按摩關鍵點
-
-
3 循環式的操作流程
-
步驟1-肌筋膜自我活動檢測
-
步驟2-依緊繃程度順序按摩
-
步驟3-回測效果與再按摩
-
-
4 24組區位按摩 準備姿勢、找按摩點、變換工具
-
A 頭肩手區鬆筋按摩部位
-
1 頭側邊(後)-胸鎖乳突肌、頭夾肌
-
2 頭側邊(前)-咬肌、顳肌
-
3 頭後側-上斜方肌
-
4
-
5 肩胛骨內側緣-大、小菱形肌;中、下斜方肌
-
6 肩胛骨外側緣-闊背肌、大圓肌、小圓肌、三角肌後束、肱三頭肌長頭
-
7 胸上(深)-前鋸肌、胸大肌下束纖維、胸小肌、肩胛下肌
-
8 手臂外側-肱二頭三頭外側肌肉纖維、手臂外側伸肌群、肱橈肌
-
9 手臂內側-手臂內側屈肌群、肱二頭三頭內側肌肉纖維
-
10 手心/手背-拇指、小指肌群、蚓狀肌、背側肌
-
-
B 軀幹區鬆筋按摩部位
-
1 上胸-胸大肌、胸小肌、上斜方肌、三角肌前束
-
2 胸下方(腹部)-腹直肌上端、腹外斜肌、腹橫肌
-
3 軀幹後側-束脊肌
-
-
C 腰髖足區鬆筋按摩部位
-
1 肩下方 髖後上-腰方肌、臀中肌、闊背肌
-
2 髖前側-臀中、小肌前束;股外側肌、闊筋膜張肌
-
3 髖後側(淺層)-臀大肌
-
4 臀後(深層)-臀大肌、臀中肌、臀深六小肌
-
5 髖區前側-腹內斜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股直肌、髂腰肌、內收肌
-
6 膝關節前側-股四頭肌
-
7
-
8 腿後上-膕旁肌、股二頭肌
-
9 腿後下-膕肌、腓腸肌
-
10 足底-足部蚓狀肌、拇展肌、小趾展肌
-
-
-
附錄 筋厲害!師傅幫幫我 肌筋膜超放鬆Q&A
-
Q1 自我按摩能治病嗎?
-
Q2 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可以按摩嗎?
-
Q3 哪些人、哪些情況不適合按摩?
-
Q4 「深層按摩」是指要很用力按壓、感覺會痛才有效嗎?
-
Q5 聽說按摩腿部可以改善「靜脈曲張」,是真的嗎?
-
Q6 是不是哪裡痠痛就按哪裡?
-
Q7 每天應該要自我按摩幾次?按摩時間越久越好嗎?
-
Q8 坊間流行的按摩器和「鬆筋按摩工具」差在哪裡?
-
Q9 好累懶得動......電動按摩工具的效果好嗎?
-
- 後記 【職人筆記】按摩工具測試&研發改良心得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