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陳柔縉(作家)推薦一九六○至七○年代的臺灣農村女性,她們為何跨海移動,追尋的又是些什麼?臺灣,曾經是一個送出女性移工的地方,那麼,是在什麼樣的社會結構底下造成了這個現象,身處其中的她們主體性又是什麼?這是本研究的起點,我想叩問的是:女性如何看待移動、移動加諸給女性的意義到底為何、女性為什麼要移動、女性透過移動想追尋什麼、又想擺脫什麼?──邱琡雯,本書作者宛如歷史的輪迴與再現;處處缺工的臺灣,也曾有過大量送出季節性農業移工的時代。在跨國移動尚屬困難的上個世紀六〇至七〇年代,當時的臺灣仍處戒嚴狀態,位於臺灣西部傳統農業地區的嘉義大林,如何與隔海超過一千公里且鮮為人知的沖繩南大東島產生連結?為什麼有大批臺灣女工跨海到那裡打工?這段過往少有人知曉,然溯及女工移動的原因,又有其必然:當時日本正處經濟高度發展時期,農村人口大量往都市移動求取更好的勞動工資,以產糖為經濟命脈的南大東島急需大量季節性勞力而無足夠人力,只能透過官方力量引援外國人力做為補充;擁有豐富砍蔗經驗、勤奮努力的臺灣女工就此登場救援,也牽起了大林與南大東島間橫跨千里的互動因緣。以此為本書的背景舞臺,作者邱琡雯深入大林與南大東島這兩個勞動力送出與接受的現場,以田野調查結合資料爬梳的手法,透過實際去過南大東島工作過的臺灣女工,以及當地雇主與相關人士的敘事,試圖還原兩地人們的面貌與想法;同時也聚焦在嘉義大林,採集相關當事人的口述資料,試圖映射出女工本人、家庭、村落等周遭人們的想法與態度,構築了這段屬於常民、近乎消失的歷史。這齣由臺沖不同劇組的演員、布景與道具共創而成的劇目,也許只是務農人家生命中的片段,情節也較少高低起伏,然其中蘊含的人生況味仍使人低迴。本書讓這些尋常百姓的身影登上歷史舞臺,述說他們自己的故事。
- 【地圖】八重山諸島與宮古列島
- 【地圖】南大東島位置圖
- 【地圖】嘉義縣全圖
- 【地圖】大林鎮全圖
- 【作者序】上天給予的禮物與使命
-
第一章 緣起
-
臺沖人口移動相關論述
-
沖繩的缺工與補工
-
中琉文化經濟協會主導的移工派遣
-
附錄一 沖繩各製糖廠引進臺灣移工人數一覽
-
-
第二章 沖繩媒體再現的臺灣女工
-
上工與收工的她們
-
性幻想的投射對象
-
寄生蟲的高帶原者
-
-
第三章 沖繩南大東島 引頸期盼下的凝視
-
勤奮的砍蔗工
-
休閒時的異鄉客
-
節儉達人與消費者
-
生人及家人
-
-
第四章 嘉義大林 女工對沖繩的回望
-
和善的頭家
-
不解的島民
-
-
第五章 女工的離返與性別規範
-
干預的夫家
-
苦旅的過客
-
返枷的歸人
-
-
第六章 留守的家族
-
頂替親職的丈夫
-
翹首等待的子女
-
離家北上的少年
-
-
第七章 旁觀的鎮民
-
無法出國的鄰婦
-
教移工之子的老師
-
做移工生意的店家
-
-
附錄 男工的離返與性別規範
-
誰是一家之主
-
打拚的臺灣鐵牛
-
- 尾聲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