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 中文版序
- 導論 「世界中」的中國文學
- 現代中國「文學」的多重緣起
- 荷蘭戲劇、中國小說與開放的世界圖景
- 十九世紀中國的文章復興
- 時間的衝撞:現代憧憬.懷舊想像
- 翻譯的現代性:馬禮遜的中國文學
- 公羊想像與托古改制
- 「以世界為家」:《鏡花緣》與中國女性
- 晚期古典詩歌中的徹悟與懺心
- 追尋中國烏托邦:作為文學事件的太平天國之亂
- 《西學東漸記》:跨太平洋翻譯
- 原鄉裡的異鄉人:江湜與黃遵憲
- 錯置的時代:西洋鬼子、中國天師
- 早期現代中國的女性作家
- 王韜登陸香港
- 媒體、文學和早期中國現代性
- 翻譯的政治:走向世界語言
- 左圖右史:《點石齋畫報》
- 《海上花列傳》、方言小說與白話現代性的起源
- 新小說前的「新小說」
- 丘逢甲:涕淚飄零的詩學
- 語言改革及其不滿
- 邱菽園:南洋離散詩學的風雅與風土
- 甲骨,危險的補品……
- 未竟的翻譯與新小說的未來
- 落葉、哀蟬、國難、詩殤
- 《黑奴籲天錄》到中國
- 福爾摩斯來華
- 借古喻今
- 「文」與「中國最早的文學史」
- 明希豪森的中國之行
- 章太炎:鼎革以文
- 東京和上海的全球劇場景觀
- 中國第一位女性主義者之死
- 從摩羅到諾貝爾
- 南社:革命時代的古典詩情
- 革命加戀愛
- 《大同書》:烏托邦小說
- 胡適和他的實驗
- 現代中國的「青年」之發明
- 周豫才寫〈狂人日記〉
- 現代梵音
-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 巨大的不實之名:「五四文學」
- 台灣診斷書
- 翻譯白璧德
- 向愷然的猴子
- 新文學與國文課
- 徐志摩和中國的浪漫主義
- 聲音的魅力
- 魯迅與墓碑
- 梅蘭芳、丹尼蕭恩舞團與世界戲劇
-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傳奇呂碧城
- 巴金的無政府主義小說
- 革命與萊茵的葡萄
- 病與浪漫
- 性別、商業化和文學市場
- 身為名人的作家
- 瑞恰慈與中國批評
- 獵頭之邀
-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0-1936年
- 黑嬰的〈異教徒戀曲〉(〈Pagan Love Song〉)
- 大地尋根:戰爭與和平、美麗與腐朽
- 長征女戰士的回憶
- 語言、文學和默片
- 瞿秋白之死
- 兒童中國:三毛傳奇
- 《過渡》與定縣實驗戲劇
- 一封台灣話文的「批」寄出
- 《中國的一日》
- 木刻:流動的圖像
- 文章身後事
- 曹禺及其劇作
- 「吹號者」艾青
- 燕卜蓀、奧登與九葉詩派
- 尋找原鄉人
- 一個年輕詩人的畫像
- 南京大屠殺的佚作
- 新感覺派的詩學與政治
- 中國性與現代性之間:費穆的電影藝術
- 延安的西洋文學課
- 張愛玲在香港
- 在戰火中寫作
-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及其政治文化意義
-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 「趙樹理方向」
- 北有梅娘
- 中國現代主義詩歌的聲音
- 郁達夫失蹤之謎
- 文人與漢奸
- 記憶與創傷:從二二八事件到「白色恐怖」
- 朱光潛、沈從文和蘇格拉底
- 尋找徐娜娜
- 憂鬱的二月
- 從精神病院到博物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