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易學易用黃帝內經:中醫師反覆研讀的寶典,如今一般人也能實踐。12 條經絡、365 個穴位白話詳解,經之所過,病之所治。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32884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10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黃帝內經》最早提出。
◎身體多數器官無法透支使用,只有肝可以,而且任勞任怨很少抗議。
◎「諸溼腫滿,皆屬於脾」,想減重先養脾,每季最後18天,就是補脾好時機。

《黃帝內經》為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也是古今學中醫的必修聖經。
總結了戰國以前的醫療理論和經驗,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到預防等都有闡述,
可說是從中醫初學者到中醫大師都會反覆研讀的寶庫!

根據書中「經之所過,病之所治」的原則,
身體哪裡出毛病,都可以透過探查、疏通經過此處的相關經絡來調理。
比如肚子疼有「足三里穴」來對應、牙疼有「合谷穴」來對應。
12條經絡365個穴位,每個穴位都能調理身上的病。

本書作者是百萬暢銷書《求醫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
他將自己數十年間研讀《黃帝內經》、《道德經》的體悟,
總結出一般人也能實踐的簡易版《黃帝內經》。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
《黃帝內經》:「諸病於內,必形於外」。
兩眉之間主肺,如果這裡晦暗無光,顏色發黑,代表肺氣不足。
兩眼之間主心,兩眼間若有很深的皺褶橫紋,且發黑(青),可能心臟有問題。
鼻梁正中間主肝,這裡露出青筋,就說明肝可能有瘀血……。

怎麼治?按特效穴。肺氣不足,可揉胳膊上的尺澤穴保養肺;
揉手心的少府穴、勞宮穴,可以養心……。

◎學經絡的起點:素問、靈樞、道德經
根據《黃帝內經》「經之所過,病之所治;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原則,
所有穴位都具有治療鄰近部位病症的作用:

揉印堂(祖竅穴),再揉膻中穴,能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吹風後咳嗽、感冒,刺激風池穴、風門穴,比吃藥管用;
脾胃不好,飯後肚子經常脹的人,吃完飯趕緊揉箕門穴,很快會好轉。
(這些穴位在哪裡?本書全圖解)

怎麼知道有沒有按對?怎麼按才算有效?
「以痛為腧」、「氣至而有效」,穴位按下去有痠、麻、脹、痛的感覺就是對。

◎五臟應四時,各有收應
一年分四季,人的生命也分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年輕人長枝葉,要練四肢,得跑步,做激烈運動。
中老年人要長樹根,得練五臟、練骨髓。
要想老得慢,鍛鍊身體時就要往五臟六腑用力:
一推(腹),二跪(膝),三站立(金雞獨立)。
引血下行,引氣歸元,三招抗老逆齡小祕訣,堅持做,效果好。

《黃帝內經》,初學者到大師都在反覆研究的寶庫,
12條經絡、365個穴位,經之所過,病之所治。
  • 推薦序一 了解自己身體,與之和諧相處/施昀廷
  • 推薦序二 養生長壽靠自己,能自助便有天助/謝旭東
  • 前言 我一生的信念和追求:身心變強大
  • 第一章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
    • 01 《黃帝內經》說,諸病於內,必形於外
    • 02 生病了,先察顏觀色,再按特效穴
    • 03 痠、麻、脹、痛,各有含義
  • 第二章 學經絡的起點:素問、靈樞、道德經
    • 01 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
    • 02 有九種氣會造成人生病
    • 03 急救保命三大穴,緊急情況可保命
    • 04 夏季護血管,養好心包經
    • 05 一穴通全身,醒腦開竅保健康
    • 06 為孩子健康保駕護航的大穴
    • 07 排毒第一要穴,長期服藥的人要按
    • 08 拒絕霾害,按摩三大穴
    • 09 帶「風」的都是治病奇穴
    • 10 腳上的穴位最接地氣
    • 11 水分穴、璇璣穴,排毒、順氣兩不誤
    • 12 舌強不語找廉泉穴,口角流涎找承漿穴
  • 第三章 五臟應四時,各有收應
    • 01 順應時節做養生
    • 02 衰老是慢性疾病發病的元凶
    • 03 多餘的鍛鍊會變老
    • 04 徒手就能祛魚尾紋、大眼袋
  • 第四章 每天氣聲八字訣,五臟強壯
    • 01 想改善面子問題,肺要養好
    • 02 肺經養好消百病
    • 03 身體多數器官無法透支,偏偏肝可以
    • 04 「空手抓蝴蝶」,肉緊實人不老
    • 05 打通膀胱經,腿腳有力
    • 06 養生先養心,心就是人的命
    • 07 轉手腕,防止阿茲海默症
    • 08 腎是根基,一定要顧好
    • 09 手腳冰涼,艾灸、墜足補腎氣
    • 10 身體的肉歸脾管,養好脾,增肌又減肥
    • 11 脾虛百病侵,靠五穴按摩
    • 12 養脾胃,推腹;補肝腎,敲帶脈
    • 13 嘴裡發聲就能保養五臟
  • 第五章 養身先養神,醫病先醫心
  • 第六章 魂要守舍,好好睡覺
  • 第七章 壓力山大身體都知道
    • 01 人體有「減壓閥」——經絡
    • 02 下跪也能減壓
  • 第八章 任何運動都不能過勞
    • 01 坐,本身就是一種運動
    • 02 筋長一寸,命延十年
    • 03 站如松,好姿勢
    • 04 坐如鐘,腿有勁
    • 05 走路「行如風」,睡覺「臥如弓」
    • 06 用氣不用力,人就會年輕
  • 第九章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 01 春不養,夏易病!
    • 02 夏天養生,夜臥早起
    • 03 秋養肺防秋燥,感冒不上身
    • 04 腎主冬,藏好陽氣,來年少生病
    • 05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