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133697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8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曾經在懷裡親密撒嬌的孩子,什麼時候,竟成了冷漠的背影?親愛的孩子,我好想再像從前那樣,緊緊擁抱你……在造成受傷的孩子與成為壞掉的大人之前,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您是否常常覺得……
§ 孩子有著某些偏差、極端又怪誕的觀念,不知道該怎麼幫他矯正過來。
§ 被孩子陰晴不定的情緒反應給激怒,理智線難以接回去。
§ 總是不自覺地把怒氣發在孩子身上,事後又後悔不已。

親與子是世界上最難割捨的關係,無疑相愛卻又很難無怨。不久前還圍在身邊撒嬌,沒完沒了地纏著說話,怎麼轉眼間,熟悉的孩子成了渾身帶刺的刺蝟,碰不得,講不得,一句話不對,隨時引發一場家庭風暴。
其實,他們的一字一句甚至每個動作,都在傳遞著訊息,都在等待著被理解。擁有專業背景與十年輔導現場經驗,最懂孩子心的心理諮商師陳志恆以36個真實情境切入,逐一剖析親子關係常見的風險,再分別提出解方,帶您讀懂話語背後代表的真正聲音。只要學會從中自我檢視,依循專業建議,就能達到有品質的關鍵陪伴與對話,也更能走入孩子內心,恢復過往無話不談的親密關係。
讓我們用愛軟化孩子的刺,拆去藩籬,重新擁抱。
  • 書封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 用愛的語言讓大小刺蝟連結在一起 胡嘉琪
  • 推薦序 說對溝通,就能拿到通往孩子內心的鑰匙 魏瑋志(澤爸)
  • 各界推薦
  • 目錄
  • 前言 孩子,為什麼你不願意和我說話?
  • 檢測!你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健康嗎?
  • Part1 有風險的陪伴──明明想靠近,卻把你推遠
  • 01 好心被雷親!為什麼孩子總是無法理解父母的苦心?
  • 02 在親子互動中,你老是擺錯重點嗎?
  • 03 脫口而出的質問式語言,是關係中的隱形殺手
  • 04 擁有「拒絕拿孩子做比較」的勇氣
  • 05 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建議!
  • 06 為什麼祭出最大誘因,孩子的問題行為還是毫無改善?
  • Part2 有情感的陪伴──細緻貼近與深度連結
  • 07 串起深厚的人際連結,你需要的是不帶分析的同理心
  • 08 在對話中持續覺察,在覺察中持續對話
  • 09 碰觸情緒感受,是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途徑
  • 10 別再對孩子說:「沒那麼嚴重啦!」情緒教育從正視孩子的情緒開始
  • 11 「孩子,我好想懂你!」如何面對孩子想說卻說不清楚的矛盾?
  • 12 學習尊重,來自於真實體會他人的情感
  • Part3 有肯定的陪伴──相信,希望就在雲的背後
  • 13 從不可能到可能,讓人「相信自己做得到」的正向回饋
  • 14 除了「喔!那很好啊!」之外,想給他人肯定時還能說些什麼?
  • 15 別讓肯定破了功!停止翻舊帳
  • 16 那個「總是」在說謊的孩子
  • 17 嘴裡好爭勝的孩子,究竟有什麼事?
  • 18 一句話,治癒孩子的擺爛思考病
  • Part4 有成長的陪伴──在關係中長出因應挫敗的本事
  • 19 網路世界好危險?孩子說:「外面的世界更可怕!」
  • 20 人生難免有挫敗,如何幫助孩子轉化負面經驗?
  • 21 當孩子不被允許長大時……
  • 22 是禮物,還是惡夢:該不該讓孩子經歷挫敗?
  • 23 五個步驟,陪伴孩子長出因應挫敗的本事
  • 24 不是孩子思想偏差,是你無法認同:如何回應「比較特別」的觀點?
  • Part5 有智慧的陪伴──站對位置,做有效的選擇
  • 25 父母的事情自己解決,讓孩子做回自己
  • 26 是「放手」而不是「放生」,更不是「放棄」!
  • 27 收起虧欠:假日父母經營親子關係不在時間長短,而是品質
  • 28 大人願意尊重,孩子就學會尊重
  • 29 孤注一擲:你把自己的一切全賭在孩子身上了嗎?
  • 30 不想讓孩子走偏,孩子卻越走越偏?
  • Part6 有自覺的陪伴──有多久,沒好好關照自己了?
  • 31 給常感自責的你:你最該把同理心用在自己身上
  • 32 為什麼,我總是受不了那些幼稚的孩子們?
  • 33 別再叫我「照顧好自己」了!當照顧者沒心力善待自己時,該怎麼辦?
  • 34 就是那臨門一腳!情緒暴走正在摧毀你苦心經營的家庭關係嗎?
  • 35 在覺察中反思,情緒總在提醒我們一些事
  • 36 用指責表達關愛,其實是無力消化自己的焦慮
  • 結語 因為不習慣,所以需要刻意練習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