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長期以來,六朝研究一直處於漢、唐研究的陰影之下。然而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對六朝時期進行深入探索的可能,比如,六朝時期創造的重要文化成果曾為大唐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也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留下了印記。考古發現證實,六朝時期中原與邊疆地區保持著外交聯繫及密切的商業貿易往來。 《從文物考古透視六朝社會》作者在研究中探討的重點問題,長期以來只能通過文本證據來回答,現在可以從考古學的角度去驗證。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全新的問題,因此,考古材料應始終與研究工作緊密結合,並用於對傳統觀點的批判性核查。考古發掘反映了六朝時期人們所經歷的歷史變遷和政治變革,因此,通過對文化遺產的研究,我們可以為過去的時代打開一扇窗,用物質遺產去解答歷史疑問。當時人們是如何面對戰亂和由此而產生的逃亡遷移?他們怎樣去適應陌生的環境?南方的考古發現揭示出流民與本土居民之間怎樣的應對策略與互動關係?這一時期的巨變對物質文化和人民信仰的影響在考古發現上有怎樣的表現?在對南京周邊地區家族墓葬及長江以南其他墓葬的研究時,這些都是我所關注的關鍵性問題。
- 总序/胡阿祥
- 序/安然
- 魂返故土还是寄託异乡?——从墓葬和墓志看东晋的流徙士族
- 建康东晋流徙士族墓葬新解
- “广州街平康”:南朝广东的墓葬与移民
- “长眠于他挚爱的山中”?寻找王羲之墓
- 从考古角度看东晋社会——初探
- 葬礼对犯罪与道德的态度
- 孝子贤孙不见了?——一个在时代变迁中消失的主题(东汉至南北朝)
- 六朝(220–589年)漆器之考察
- 香袋和猪圈:中国南方六朝墓葬中的厕所模型明器
- 译后记/周胤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