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我就是唯一的一個我,不需要為了配合外在的眼光或僵化的規範而改變。 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做就好。 學著活在「當下‧此處」,試著毫不保留的展現自我, 以每個人最原本的樣貌生活, 或許,就是最美好的生命形態。 位於鹿兒島的「菖蒲學園」成立於一九七三年, 是一所提供智能障礙者及精神障礙者交流聚會、生活的福利機構。 他們不論於工藝、藝術作品乃至於音樂活動都備受海內外肯定讚揚, 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過程,才得以成就現在的榮景。 究竟需要什麼,才能真正地發揮人類能力的同時,還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讓我們重新審視人們「原本應有的生活方式」是什麼。 對那個人來說,如果是做讓自己開心的事就能夠持續一直做下去。 只要在這裡,會讓你重新思考何謂理所當然。 本書作者為菖蒲學園的園長,長年致力為這些智能障礙者打造自由自在的天地。 菖蒲學園以藝術活動為主軸,打破一般人對智能障礙者的成見,讓他們的作品成為真正的藝術。 學員縫紉出的布製品,曾被巴黎的藝術收藏家收藏; 音調不和諧、節拍不一致的演奏,還曾為日本知名服飾品牌「nikoand…」的廣告所用。 福森伸透過本書,分享他的心路歷程、與智能障礙者的相處及想傳遞的理念給讀者,是一本非常真實、珍貴且具有教育意義的書。
- 序
-
Chapter1 若心不在焉,則視而不見
-
將木材鑿成木屑為止
-
我開始在菖蒲學園工作的理由
-
可以做到原本做不到的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牢牢地縫緊的布
-
當刮痕漸漸成為裝飾的時候
-
與池田三四郎先生的相遇
-
感受到民俗手工藝的魅力
-
山裡的樹木與庭園的樹木
-
探尋因為製作物品而與他人產生的交流
-
未完成的創造力是無限的
-
注意不成形的行為:沒有終點的作品
-
目標就是正常的生活
-
對得不到理解的焦躁
-
因Do菖蒲的開設和菖蒲學園的大改建迎來的變化
-
障礙與自由
-
一旦肯定衝動的行為,就能築起正向的關係
-
試著將他們的思考邏輯融入自己的腦中
-
因為藝術人們能夠變得溫柔
-
「一過了五十歲就沒有人要理我了」
-
-
Chapter2 做不到的事不去做也沒關係
-
雨天裡發生的兩件事
-
可以選擇的事和猶豫不決的事
-
不遷就、不影響對方,仍舊保有自己
-
從可以做到的事去思考:何謂不教
-
我愛我自己: I LOVE ME.
-
另一種自立
-
我就是唯一的一個我,到底為什麼要我改變呢
-
什麼是最適合的環境?
-
沒有目標就不會落空
-
比起理性更依賴直覺:知行合一
-
作為沒有目的的「縫」
-
縫這個舉動就代表了活著
-
利己主義者.聯名協作
-
-
Chapter3 在「當下.此處」如願以償的自我實現和自我滿足
-
對於健全的人的智慧特徵有所自覺
-
尊重他們的常規
-
聲音表演otto & orabu的誕生
-
能夠產生共鳴卻不協調的聲音確實存在
-
園友和職員同時存在才成立的音樂
-
試著毫不保留的展現出自己
-
環境中的暗示性
-
他們最幸福的時間和場所
-
職員才能的覺醒
-
試著將雙手展開至一百八十度
-
不是變得圓融而是變得更有稜有角
-
由一般的人們所打造的一般的地方
-
-
Chapter4 人生於世、活於世
-
時代的變遷與看不見的世界
-
共存於社區之中+打造特別的歸所
-
覺得不對的話就改變前進方向
-
正式地宣告身為我自己的生存方式
-
當下的滿足
-
迎合世人這件事
-
空與色之間
-
從邊緣所見的風景
-
幸福與樂園
-
和圓形的刺繡一同走過的人生
-
讓光照進光照不到的地方
-
-
奉上我的感謝
-
結語
-
參考.引用文獻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