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张志远先生年逾90,为传承经验计,将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跟师、自悟,历验有得的方药及临证心法以医话的形式作了系统整理。医话内容以临床要诀为核心,少则数十字,多则百余字,涉及药物的独特功效、使用方法、量效关系、配伍诀窍、辨证心得等,系其70年临床的心血结晶,极可珍视。
-
第一辑 药笼小品实验录(一)
-
1. 大青叶
-
2. 贯众
-
3. 蒲公英
-
4. 天麻
-
5. 黄芪
-
6. 绿茶
-
7. 白术
-
8. 苦瓜
-
9. 虎杖
-
10. 苍术
-
11. 茯苓
-
12. 西瓜
-
13. 白芍
-
14. 紫参
-
15. 香椿
-
16. 薏苡仁
-
17. 龙胆草
-
18. 莲子心
-
19. 蒲棒
-
20. 香蕉
-
21. 荸荠
-
22. 枸杞子
-
23. 山药
-
24. 大腹皮
-
25. 升麻
-
26. 鸡冠花
-
27. 知母
-
28. 露蜂房
-
29. 红赭石
-
30. 浮萍
-
31. 地肤子
-
32. 葫芦
-
33. 蝼蛄
-
34. 甘松
-
35. 徐长卿
-
36. 十大功劳
-
37. 蚤休
-
38. 小蓟
-
39. 石打穿
-
40. 汉防己
-
41. 仙鹤草
-
42. 仙茅
-
43. 蕺菜
-
44. 草决明
-
45. 香附
-
46. 黄药子
-
47. 黄精
-
48. 卫矛
-
49. 青蒿
-
50. 土茯苓
-
51. 桔梗
-
52. 参三七
-
53. 金荞麦
-
54. 瓜蒌
-
55. 垂盆草
-
56. 豨莶草
-
57. 葡萄
-
58. 赤灵芝
-
59. 龙眼肉
-
60. 蛇床子
-
61. 半夏
-
62. 芫胡荽
-
63. 鸭跖草
-
64. 白果
-
65. 木槿花
-
66. 野苎麻
-
-
第二辑 药笼小品实验录(二)
-
1. 人参—黄芪
-
2. 大青叶—板蓝根
-
3. 细辛—吴茱萸
-
4. 枳壳—厚朴
-
5. 全蝎—蜈蚣
-
6. 旱莲草—仙鹤草
-
7. 大黄—山栀子
-
8. 生地—玄参
-
9. 菊花—野菊花
-
10. 当归—肉苁蓉
-
11. 青黛—芦荟
-
12. 大黄—芒硝
-
13. 半夏—橘红
-
14. 干姜—附子
-
15. 麻黄—桂枝
-
16. 山楂—神曲
-
17. 当归—川芎
-
18. 黄芩—柴胡
-
19. 白芍—炙甘草
-
20. 生姜—大枣
-
21. 龙骨—牡蛎
-
22. 干姜—黄连
-
23. 附子—大黄
-
24. 人参—石膏
-
25. 麻黄—杏仁
-
26. 白术—泽泻
-
27. 茯苓—甘草
-
28. 木瓜—牛膝
-
29. 黄芪—当归
-
30. 苍术—黄柏
-
31. 石菖蒲—远志
-
32. 天麻—茯苓
-
33. 熟地黄—山茱萸
-
34. 黄连—阿胶
-
35. 肉桂—附子
-
36. 苦参—蛇床子
-
37. 紫菀—款冬花
-
38. 白芍—柴胡
-
39. 黄连—吴茱萸
-
40. 枸杞子—女贞子
-
41. 麦冬—川贝母
-
42. 藿香—紫苏
-
43. 香附—高良姜
-
44. 丹参—参三七
-
45. 龙眼肉—酸枣仁
-
-
第三辑 医药名家重点论说(临证经验与用药)
-
1. 张机
-
2. 孙思邈
-
3. 庞安时
-
4. 许叔微
-
5. 陈自明
-
6. 严用和
-
7. 刘完素
-
8. 张元素
-
9. 李杲
-
10. 王好古
-
11. 罗天益
-
12. 张从正
-
13. 朱震亨
-
14. 戴思恭
-
15. 王履
-
16. 汪机
-
17. 薛己
-
18. 李时珍
-
19. 孙一奎
-
20. 缪希雍
-
21. 陈实功
-
22. 王肯堂
-
23. 赵献可
-
24. 张介宾
-
25. 吴有性
-
26. 喻昌
-
27. 李中梓
-
28. 张璐
-
29. 程国彭
-
30. 叶桂
-
31. 缪遵义
-
32. 王维德
-
33. 薛雪
-
34. 徐大椿
-
35. 黄玉璐
-
36. 王清任
-
37. 陈念祖
-
38. 吴瑭
-
39. 费伯雄
-
40. 吴樽
-
41. 王士雄
-
-
第四辑 经方今用
-
1. 小青龙汤
-
2. 当归芍药散
-
3. 苓桂术甘汤
-
4. 茯苓甘草龙骨牡蛎汤
-
5. 小柴胡汤
-
6. 半夏泻心汤
-
7. 小陷胸汤
-
8. 理中汤
-
9. 麻杏石甘汤
-
10. 黄芪桂枝五物汤
-
11. 葛根黄芩黄连汤
-
12. 四逆汤
-
13. 四逆散
-
14. 小承气汤
-
15. 酸枣仁汤
-
16. 瓜蒌薤白半夏汤
-
17. 旋覆代赭汤
-
18. 五苓散
-
19. 吴茱萸汤
-
20. 麻黄汤
-
21. 白虎汤
-
22. 桂枝汤
-
23. 茵陈蒿汤
-
24. 炙甘草汤
-
25. 真武汤
-
26. 黄连阿胶汤
-
27. 葛根汤
-
28. 桂枝茯苓丸
-
29. 大黄(庶虫)虫丸
-
30. 白头翁汤
-
31.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32. 黄芪建中汤
-
33. 大陷胸汤
-
34. 大柴胡汤
-
35.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
-
第五辑 时方选用
-
1. 凉膈散
-
2. 控涎丹
-
3. 温脾汤
-
4. 逍遥散
-
5. 防风通圣丸
-
6. 黄连解毒汤
-
7. 普济消毒饮
-
8. 当归龙荟丸
-
9. 补中益气汤
-
10. 归脾汤
-
11. 生脉散
-
12. 六味地黄丸
-
13. 易黄汤
-
14. 生化汤
-
15. 补阳还五汤
-
16. 牵正散
-
17. 少腹逐瘀汤
-
18. 平胃散
-
19. 二陈汤
-
20. 川芎茶调散
-
21. 独活寄生汤
-
22. 羚羊钩藤汤
-
23. 复元活血汤
-
24. 丹参饮
-
25. 越鞠丸
-
26. 五子衍宗丸
-
27. 人参养荣汤
-
28. 神应养真汤
-
29. 九味羌活汤
-
30. 木香顺气丸
-
31. 增液汤
-
-
第六辑 杂忆琐记
-
1. 拔贡万拱廷论神阙能灸不宜针
-
2. 家父星洲公参加府考,保定遇高僧示方
-
3. 马晓池娴熟《温病条辨》论吴瑭
-
4. 王蔚然先生论小恙
-
5. 孙镜朗言乳痈
-
6. 徐仞千论野菊花
-
7. 吴味雪论张介宾
-
8. 彭泽民推荐陈伯坛
-
9. 业师耕读山人教诲
-
10. 肺虚脾弱或恶性肿瘤化疗后用药
-
11. 裘沛然认为研究中医应打开历史屏障
-
12. 步玉如纠正孔伯华石膏用量之讹传
-
13. 谢仲墨读张机言民间
-
14. 恽铁樵论伤寒言犀角
-
15. 何廉臣习开蟋蟀公母一对
-
16. 程门雪言叶、薛、吴、王
-
17. 任应秋言各家学说
-
18. 张锡纯临证特色
-
19. 孙华堂绰号“好汉哥”,善用石膏
-
20. 殷品之关怀病人如恫鳏在抱
-
21. 高式国精武技,善骑马,以针灸闻名
-
22. 吾少年时“白丁”大师
-
23. 许子建言四物汤
-
24. 徐云推荐沈尧封蠲饮六神汤、魏玉璜一贯煎
-
25. 秦伯未主张学说随着时代发展
-
26. 刘耀芝论益母草
-
27. 周义雄重辨证亦重单验方
-
28. 卢觉愚论石膏
-
29. 陈存仁刀圭富翁论读书
-
30. 游方道士访问家父赠验方
-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