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提高「神」的穩定、清晰,「氣」的充足、平衡,就能達到心身和諧、調治疾病的目的心身疾病的第一階段,是內在開始有某種程度的封閉只要最內在的這一層封閉能打開,就有機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最終痊癒。‧精神層面的卡頓與不快,是一切疾病和失調的開始,此為「神病」;留而不去,會影響到能量層面,此為「氣病」;這兩個階段是傳統中醫的長項。‧憂鬱症、焦慮症、神經衰弱或人際敏感等,屬於現代醫學裡的心身失調,在傳統中醫裡都屬於神病,要從神(精神)和氣(能量)的層次來處理。二○○○年,中醫師出身的作者李辛,開始為病人做心理諮詢,專注在典型的心理分析。後來作者把心理諮詢、精神分析跟中醫、靜坐結合在一起,發現這樣更能幫助患者。在十多年的行醫經驗中,他發現不同病症背後的原因有很多相似性,還連帶著具有共性的關於家庭、家族、社會、精神層面的問題,因而逐漸將精力轉到教育領域。本書是從作者近五年在各地開設的與「精神健康話題」相關的課程中,選出的六次具有典型和普遍性意義的內容並改編而成。前三篇內容來自2015年至2016年在黃山太平湖的五次精神健康遊學營時的講課;第四篇來自2015年7月在美國國際中醫微信群的專題講座「一個中醫眼中的憂鬱症」;第五篇來自2016年10月,在山東德州第二屆國際華德福幼教大會的分享,主題為「家庭、環境對兒童身心的影響」;第六篇來自2018年3月,在蘇州華德福學校的演講「兒童教育與精神健康」。【重要觀念】◎一旦建立了負面情緒、思維和行為模式的古堡,人體的失調就從容易轉化的「神」(精神、資訊)的層面,進入中醫關注的「氣」(能量)層面,經絡通道容易不流暢。◎所有心身疾病的第一階段,是內在開始有某種程度的封閉。只要最內在的這一層封閉能打開,就有機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最終痊癒。這一層的打開,一定要配合身體的運動。◎不瞭解人體運行模式的人,會把屬於「全心身」的問題,歸納在肉體的一小部分,實際上,心身的每個問題都在指出,整個生命體的運行和交流狀態出現了問題。◎所有的心身問題都可以透過放鬆來緩解和改善。在心身放鬆的時候,經絡系統會進入自動調適的狀態,讓不均勻的能量回復平衡,把衝突的程式慢慢地化解掉。◎如果缺乏自我觀察,我們的一生可能會在「自我認同+合理化+無意識反射+習慣性反應」的狀態裡打轉,處在習慣性的「當機」狀態而不自知,對更多的人、事、物都產生「有理由」的不高興,心身健康就會以更快的速度瓦解。【實用的自我調理方法】生活方式自調表、初級放鬆與覺察練習、中級放鬆與覺察練習、回溯練習、靜坐與全觀練習、中焦和下焦能量不足的自我艾灸法、神虛和氣虛之人的養生方向、運動要點【中醫眼中的心身失調與調理思路】看病的時候,先把症狀、中醫的病名、西醫的診斷分類先放在一邊,如實地看這個人,看他的神色形態,或者說看他的神、氣、形三個部分,來決定治療方向。中醫的長處,是從神和氣的層次來處理問題。即使已經到了現在西醫所說的軀體層次,仍然會首先考慮「神和氣」有什麼可以調整的部分。至於神志病則更需要重視神氣部分的調整。從觀察「神色形態」來說,一般容易得神志病的患者,主要有三類。第一類人是比較常見的,屬於神氣敏感型,長相和骨骼都比較清秀,肌肉不那麼厚實,看起來也比較乾淨,有的皮膚比較嫩、薄。另外,志意比較強的人,通常身形也會相對厚重緊致一點,甚至會顯得有一點「濁」,這是第二類人。第三類人是精血虧虛,失志或傷志的,也可能是第一類和第二類人的中晚期階段神氣和陰陽氣血都耗得差不多了。當一個人的能量、氣血不足的時候,其實他的情感、思維,甚至行動力和社會交往,都會處在一個低版本的狀態,會比較被動、消極。現代心理學著重在心理活動表現部分,從行為、情感、思維、認知上去處理和調整,中醫則擅長在心身活動背後的動力層面──神和氣上來調整,這是傳統中醫非常有潛力的部分。【靜坐與全觀】靜坐,是人體在相對靜態的時候,對精神和意識的專門訓練。首先是訓練注意力自然的集中,回到自己身心中。精神集中了之後,純度提高,運用它的能力自然也提高了。此外,人需要練習的是:從一個混亂不清且不自知的狀態,慢慢進入清晰覺察狀態的過程。即使在應對身外繁雜事物的時候,對周圍的變化也能知道,這就是所謂「感受力」和「穩定性」的同步提高。人的生命,除了肉體、精神,還有能量,西方叫Energy,中醫叫「氣」。氣和神的運行,其實是同步的。對於慣常耗散的現代人來說,養生最重要的方向是向內、回收。當神氣運行的方向改變的時候,能量層面的氣的輸布狀態和密度也會同時有變化,物質層面的身體也會慢慢有變化。就像乾涸了很久的小溪重新有流水了,那麼,只要這個狀態能夠持續,人體的內環境會漸漸恢復生機。
- 封面
- 書名頁
- 本書緣起
-
第1章 自我覺察與精神健康
-
覺察的三個面向:身體︱情感︱思想
-
憂鬱、焦慮與能量狀態
-
人不可能永遠快樂
-
精神心理問題的背後
-
森田療法:接受痛苦,帶著痛苦生活
-
孔子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豐富多彩的世界和有限的標籤
-
心身疾病的發展過程
-
透過練習「放鬆」來改善心身失調
-
心定好看病
-
神機被擾
-
單一刻板化的生活模式
-
運動與陽氣
-
具有完整意義的心理治療案例
-
活在角色中的現代人
-
神氣的封閉與偏力的顯現
-
從厥陰到少陽、陽明
-
失去行動能力
-
觀察、面對和接受自己內心的軟弱、痛苦
-
-
第2章 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所意識
-
成為自己心智發展的程式設計師
-
意志和情感力量的出口
-
回溯:把過去的記憶與感受納入現在的意識中
-
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真實而深入的溝通
-
接受自己
-
擴大與世界的連接
-
熬藥的爸爸和父女倆的病
-
照顧好自己和家人
-
冷漠與過度控制
-
老師的內心暴力
-
相依為命的母女
-
洶湧而複雜的情感
-
這是命運
-
愛是交換不來的
-
把自己遺忘的媽媽
-
-
第3章 中醫眼中的心身失調與調理思路
-
神氣敏感型的診斷治療思路
-
形體厚重、志意過強的治療思路
-
失志傷精的診斷治療思路
-
神氣受擾
-
被壓制的神氣
-
關於中藥與西藥
-
內在焦慮與志意過用
-
鏡像效應與被塑造
-
從能量角度入手
-
「牢牢抓住」的心理,製造出更多的焦躁
-
回歸身體
-
-
第4章 靜坐與全觀
-
回光守中
-
有為和無為
-
用意的輕與重,清與濁
-
不用力、無目標,安安靜靜地等待
-
運動的開闔選擇
-
不用力的觀察與感受
-
過度思考的困局
-
用意過度的干擾
-
從熟悉自己的身體入手
-
從觀察、熟悉自己入手
-
牛皮癬是生命狀態的一種表達方式
-
充滿新鮮感的世界
-
保持獨立的觀察和思考
-
內心感受與外在知識
-
避免心為物役
-
停下膚淺思維
-
與孩子有高水準的互動
-
昏暗之間,自然的起伏
-
思想牢籠裡的困獸
-
你這個笨蛋
-
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
-
「因循」和「守舊」
-
你可以選擇
-
你需要向前走
-
要行動,不要說空話
-
-
第5章 成年人需要建立自己的主體性
-
標準傳送帶與不敢落後的家長
-
複雜失真的大人與程式衝突的孩子
-
誠與明的學習
-
意識就像一盞燈
-
-
第6章 人可以依靠自己來認識世界嗎?
-
「交互」的觀點
-
這個世界的另一面向
-
真相與教條
-
「標準答案」和「周圍人會怎麼想」
-
心身健康比學業更重要
-
內耗的單曲循環
-
提問題的心智狀態
-
建設性地使用生命力
-
先天體質與自我調理
-
思想的出路與氣血的流通
-
獨立思考和實踐的勇氣
-
手機裡的「美麗新世界」
-
過去、現在和未來
-
要多跑跑步
-
你有真實、理性的交流嗎?
-
腫瘤是固化的能量團
-
運動的意義
-
向前走,會有新開始
-
- 感謝
- 後記
- 參與本書錄音聽打和整理的志工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