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高齡友善新視界:觀察臺灣與他國的高齡者照顧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32580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5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有人說,變老不是一個過程,而是在某一個瞬間,突然意識到自己真的「老了」。
拿掉年齡、外貌、體能變化,我們都是最普通、最一樣的「人」,同樣渴望有品質的生活、受到尊重,以及被愛。

長期關注高齡政策的周傳久,走訪各國實際觀察、體驗照顧觀念與方法,帶給臺灣長照領域更多想像空間。

‧日本由「照顧經理」執行長照任務,背景多元,可能是牙科助理、柔道整復師、視能訓練士、指壓師等,必須有五年工作經驗,通過醫學常識、一般常識、法律知識等考試,試後接受訓練、每兩年再進修,才得以具備資格;評估客戶時,照顧經理與主治醫師的評估與意見,將一起送至專業評估小組,過程嚴謹又細緻。

‧以色列輔具借用中心「撒拉之手」有近三百種輔具,包括:氧氣筒、床、拐杖、輪椅、生活用品等,以低廉租金或購買金,在全國流通;若需長期使用、購買,則可至「米勒巴」諮詢,該機構除職能、物理、語言、呼吸等各種治療師參與,還有國防科技武器專家以志工身分協助研發個別化輔具。

‧瑞士「時間銀行」,建立初老志工服務高齡長輩模式,互助完成洗衣、買菜等事,交換所長得到回饋。透過機構專業媒合配對,提供適切服務,增加生活中的人際相處,並同時肯定自我能力。

作者也針對臺灣照顧領域現況提出建言,綜合國內外經驗,希望臺灣發展因地制宜的照顧模式,營造令人嚮往的高齡友善社會。

【專文推薦】
蔡淑鳳(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
王英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曹文傑(公視總經理)
簡月娥(士林靈糧堂社區老人照顧服務總主任)
邱家宜(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
高英茂(高雄十全教會牧師、前中華信義神學院董事長)

【好評推薦】
我從事長照應已逾二十年,傳久的文字、影片、觀點,總是會在我的腦海常佇足。有時會很好奇是如何的成長背景造就了傳久如此不凡的社會影響力。
近十年來,當愈來愈多專家學者大談闊論形形色色的長照議題與論述時,傳久的觀點總會是超越,超越長照技術、操作、專業慣性、防弊性政策作為,回歸到人的本質、真善美的社會倫理,然而這些常被忽略,但卻有極其可貴的觀點,並非大道理的闡述,而是傳久經年累月深耕北歐、點點滴滴的生活體驗與看見,用影片、文字及他的身體力行,讓不斷紛擾的臺灣,持續存在著清晰透徹的反思與引導。我從副市長卸任下來,投入偏鄉部落擔任照服員,其實就是追隨傳久數年前,他實際參與照服員培訓、服務的實踐行動。就是他,讓我能快速跳脫政治紛擾,回到初衷!
若說傳久是位會說、能說長照靈魂的人,我想更貼切一點是,他只是借當下高齡社會的需求,不斷探索生為人的價值與社會、國家可能、應能的美好。
─林依瑩(前臺中市副市長、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
認識周傳久老師以來,最受感動的是周老師常在臉書上書寫,簡短有力,每每讓我思考許久,就像是周老師在螢幕的另一頭對我提問。今欣喜能拜讀周老師的最新創作,將網路世界裡的精神透過更細緻的文字傳達給更多對長照議題關心的大眾。在這本書裡,每一個提問背後都有動人故事,進一步帶動思考,幫助我們自省、自勵與懷抱夢想。相信對每一個讀者來說,周老師的文字能幫助我們彷若親臨故事的現場,讓懷抱疑惑而來的我們都能在字裡行間尋找到答案,同時體會到這的確是一本行萬里路後而擲地有聲的真誠之作。
─陳乃菁(高雄長庚醫院失智共照主治醫師)

*
什麼是真正的照顧?什麼是真正的療癒?生命的晚年什麼是真正的幸福?這本書處處流露作者身為媒體人用心關懷生命與終身學習的精神,書中各種實例具體深刻又充滿啟發與希望,鼓勵著我們以愛與專業,不斷創造銀髮照顧工作的新思維與行動。
─余嬪(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教授)
  • 推薦序
    • 你想要什麼樣的老後生活呢?
    • 保有尊嚴 活躍老化
    • 媒體的「長照傳教士」
    • 以人為中心的照顧文化
    • 從「腳」開始的長照反思
    • 「願意多做一點」的服侍精神
  • 好評推薦 林依瑩、陳乃菁、余嬪
  • Chapter 1 建立照顧新思維
    • 1.自己的健康自己顧
    • 2.熟年要理人生福
    • 3.同理心啊!同理心
    • 4.如何突破長照屎尿情結
    • 5.照顧不是軍隊管理
    • 6.打破病房式長照思維
    • 7.高齡就業新思維
    • 8.高齡者的性倫理
    • 9.安樂死,真安樂?
  • Chapter 2 兼顧生理與心理
    • 1.嚇壞荷蘭護理師的「臺灣腳」
    • 2.請重視老人的腳
    • 3.吃飯可以配豆腐乳嗎?
    • 4.美食與健康如何兼顧?
    • 5.非藥物照顧的重要性
    • 6.專職活動帶領者 啟動老人心
    • 7.荷蘭農場善用自然療癒 失智、休養一起來
  • Chapter 3 改善機構制度與照顧者素養
    • 1.創造多贏的丹麥急後照顧
    • 2.芬蘭機構改造教練分享I:從換位思考開始
    • 3.芬蘭機構改造教練分享II:長照機構的訓練課程
    • 4.挪威失智照顧創新實驗
    • 5.專業養成落實長照新制
    • 6.從歐洲照顧經驗看臺灣社區安寧照顧
    • 7.與失智者溝通的關鍵
    • 8.溝通不良如何做好照顧服務?
    • 9.照顧者的「專業言語」
    • 10.有感居服品質首重溝通
    • 11.推長照靠社政、衛政合作
    • 12.長照評鑑大點評
  • Chapter 4 點亮生活價值
    • 1.芬蘭家族月曆:凝聚家族向心力
    • 2.誰掐住失智者的生命力?
    • 3.聖加侖仿古嘉年華:宗教改革傳承生活價值
    • 4.奧地利遊博物館:從糞便塗牆到學古畫
    • 5.樂齡教學有竅門
    • 6.自給自足的樂齡大學
    • 7.銀髮志工體系大挑戰
  • Chapter 5 走訪各國集思廣益
    • 1.日本:「照顧經理」與嚴謹的評估制度
    • 2.以色列:重視跨域合作 輔具物美價廉
    • 3.奧地利:護理之家重視失智失能生活自主權
    • 4.芬蘭:長照升級典範 長輩們的第二個家
    • 5.荷蘭:失智友善訓練公司掀幸福效應
    • 6.瑞士I:聖加侖時間銀行現場直擊
    • 7.瑞士II:民營時間銀行重建鄰里互助精神
    • 8.瑞士III:聖加侖快樂旅館有愛關懷服務無礙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