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我和我的祖国:北大老同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忆文集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30749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5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北京大學離退休老同志在新中國的建設和北京大學的發展過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的奮鬥歷程與個人回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也是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值此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北京大學邀請40余位老同志,參與編寫《我和我的祖國――北大老同志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憶文集》一書,記錄北大歷史、見證北大變遷、弘揚北大精神,為新中國70華誕獻禮,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增添正能量,為民族偉大復興獻計出力。
在本書中,北京大學離退休老同志結合親身經歷回憶了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歷史事件;回顧了70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民生的巨大進步;梳理了新中國成立後北大走過的光輝歷程和取得的卓越成就。在此基礎上,祝願國家、北大及青年學子有更美好的未來。
  • 序言
  • 马克垚:立学立身,常新育人
    • 从机械转向史学
    • 摆脱权威的束缚,摒弃学科的成见
    • 以中国为参照系,跳出西方主义圈子
  • 王阳元:征途漫漫中国“芯”
    • 求学岁月
    • 科研之路
    • 育人感悟
    • 树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
  • 王希祜:燕园耕耘七十载,无愧为国献终生
    • 进北大迎解放,投身革命
    • 办伙食管后勤,服务师生
    • 从昌平到燕园,建设北大
    • 为教师解困难,营建住房
  • 王京生:无影灯下的人生
    • 第一次参加国庆游行
    • 初到人民医院
    • 创建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 结束语
  • 王学珍:踏入北大门,走上革命路——回忆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岁月
    • 乱世烽烟,辗转求学
    • 求学北大,追求进步
    • 团结同学,喜迎解放
    • 筚路蓝缕,摸索前行
  • 王顺洪:我爱北大,我爱汉院
    • 留校初期
    • 扎根汉院
    • 汉院岁月
    • 出国日本
  • 卢淑华:我的社会学之路
    • 新中国培养我上大学
    • 八竿子打不着的社会学系
    • “由理入文”的“敲门砖”
    • 毛遂自荐
    • 告别理科
    • 《社会统计学》等教材的出版
    • 个人命运和祖国休戚相关
  • 乐黛云:透过历史的烟尘看人生
    • 童年、家乡与文学梦
    • 北大、革命与爱情
    • 出国、回国与“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发生
  • 吉利久:七十年的回忆
    • 少时经历
    • 求学北大
    • 在职四十年
  • 李伯谦:手铲释天书,拂尘觅古幽
    • 偶遇考古,钟情一生
    • 扎根田野里,甘坐板凳冷
    • 寻根问祖,追溯源头
    •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肩担道义,心系家国
  • 杨辛:登泰山而悟生,赏荷花而好洁
    • 少年意气,于动荡处安身
    • 筚路蓝缕,以启美学之林
    • 登临泰山,悟吾生之坚毅
    • 赏慕荷花,好品德之高洁
    • 无限人生,待期颐又迎春
  • 杨芙清:七十年,我始终和祖国在一起
    • “党外布尔什维克”与“小先生”
    • 从清华园到燕园
    • 紧张活泼的留苏岁月
    • 软海拾贝之点滴
    • 从教60年
    • 未名湖的灵气
  • 杨承运:耄耋阅世享新曲
    • 懵懂少年情
    • 北大情义深
    • 决断以辟新
    • 挚情在未名
  • 吴慰慈:矧惟君子学,吾道深而宏
    • 求学之路: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 天津任职:在实践中汲取营养
    • 北大任教:高标准,严要求
    • 为师之道:亦师亦友
    • 发展之路:道阻且长
    • 为学之道:据于德,依于仁
  • 邹积清:抬头仰望星空,埋首钻研技术
    • 初到燕园
    • 研制电离层探测设备
    • 艰难的星内粒子探测器研制历程
    • CBERS-1(01)卫星成功发射
  • 汪劲武:我与植物分类学的不解之缘
    • 与植物结缘
    • 学习植物分类学
    • 走上植物分类学的讲台
    • 植物分类学科普
    • 耄耋之年再登植物分类学讲台
    • 谢谢你,北京大学
  • 沈政:执着的追求,妙了的心愿
    • 执着的追求
    • 北大人的后劲儿
    • 妙捉“幽灵”
    • 钻研脑科学
    • 妙了的心愿
  • 沈正华:用初心铭记岁月——我与北大图书馆一起成长
    • 拜师学技苦钻研,人才梯队显优势
    • 出国进修取真经,收获满满载誉归
    • 系统开发历全程,启动机编分步行
    • 引进光盘数据库,信息咨询上新路
    • 中美携手攻汉化,系统引进理念新
    • 分馆建设开新篇,回溯编目成效显
    • 两个大会里程碑,健全机构立章规
  • 张注洪:愿将此身长报国
    • 革命的启蒙教育
    • 致力学习祖国历史
    • 在曲折中艰难前进
    • 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
  • 张衍田:一生学问路
    • 少年求学岁月
    • 与古文古书结缘
    • “退而不休”的退休生活
  • 陈良焜:回忆“百分之四”政策目标的提出
    • 教育科学“六五”规划的重点项目的上马
    • 国际比较——公共教育经费合理比例的初始思路
    • 国际比较子课题的开展
    • 国际比较子课题的扩展
    • 科学研究成果到政策目标的转化
    • 七年的艰难博弈——政策的出台过程
  • 陈佳洱:勇攀核物理的高峰
    • 缘结核物理
    • 从零起步,培养人才
    • 筚路蓝缕,钻研加速器
    • 留学英国,为新中国争气
    •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 喜迎科学的春天
  • 陈堃銶:参与“告别铅与火”的印刷革命
    • 迈入计算技术之门
    • 火红年代之北大奉献
    • 挤进“七四八”
    • 在困难中前行
    • 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
    • 让年轻人出彩
  • 林明:与时俱进,自强不息——一个老图书馆人的足迹
    • 从零做起 不断进取
    • 积极奋进 勇攀高峰
    • 与时俱进 笔耕不辍
    • 一点感悟
  • 罗凤珍:一次阿里行,一生阿里情——难忘的西藏阿里医疗队岁月
    • 匆促出发,奔赴阿里
    • 路途遥远,历尽艰难
    • 努力完成医疗教学任务
    • 朝气蓬勃的生活
    • 克服个人困难
    • 圆满完成任务
  • 金英:难忘的两封信
    • 创建临时党支部
    • 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信
    •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 亦师亦友,做好学生工作
  • 赵炳华:一入护理门,一生护理人
    • 革命启蒙,为祖国贡献力量
    • 成为医生,再次响应号召离京工作
    • 肩负责任,发展北大护理
    • 身虽荣退,心系护理
  • 赵振江:架起心灵的彩虹——我去格拉纳达大学校订西文版《红楼梦》
    • 突然受命
    • 把中华文化巨著推向国际
    • 将西语佳作引入中国
  • 胡壮麟:回首往事,倏忽七十载——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的追忆
    • 在战乱中彷徨的上海少年
    • 清华、北大的大学岁月
    • 党要干啥就干啥
    • 改革开放庆新生
    • 退而不休,老有所为
  • 胡佩诚:为心理健康事业而奋斗
    • 学生时代的憧憬
    • 赤脚医生的历练
    • 心理医生的成长
  • 侯学忠:伴随新中国发展的步伐砥砺前行
    • 新中国的雨露滋润我奋力求进取
    • 共产党的光芒引领我竭力做奉献
  • 俞士汶:助力汉语走入信息时代
    • 在大树的支撑下成长
    • 支流也有好风景
    • 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姜伯驹:培养数学人才,服务国家建设
    • 童年岁月:动荡的年代
    • 大学生涯:选择数学事业
    • 初登讲台:走上育人之路
    • 教研相长:开辟研究领域
    • 成立学院:服务国家新形势
    • 扎根中国大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 耿引曾:架起中印友谊的桥梁
    • 与印度结缘
    • 投身印度研究
    • 为中印友谊尽绵薄之力
  • 徐天民:耄耋之年忆往昔,谆谆之语寄后人
    • 激情燃烧的少年岁月
    • 与北医的不解情缘
    • 忆平凉峥嵘岁月
    • 十载北京政协工作经历
  • 徐金宝:“653”与“728”——参加国家工程侧记
    • 参与“653工程”——一次神秘的紧急任务
    • 参与“728工程”——为国家核电事业服务
    • 利用仪器开展科研
  • 郭振华:北大对外汉语教学六十年
    • 童年往事,清贫而愉快
    • 求学北大,分到语言班
    • 初登讲台,教授留学生
    • 改革开放,北大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 黄琳:静水流深,沧笙踏歌
    • 童年:动乱中长成的爱国主义者
    • 机遇:与钱学森的忘年之交
    • 坚守:坐得住科学与人生的“冷板凳”
    • 科研:立足国家需求“走自己的路”
    • 育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神交:多读读金庸,多学些哲理
  • 黄宗良:情系国政一甲子,心不自缚与舟同
    • 懵懵懂懂接触政治
    • 进入政治学研究之门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一叶轻舟寄渺茫
  • 崔殿祥:追梦燕园六十载
    • 悠悠大学梦
    • 进入工农速成中学
    • 圆梦燕园
  • 梁立基:从海外“孤儿”到民间大使
    • 海外血雨腥风中的青少年时代
    • 人生道路的新起点
    • 从语言教学进入文学文化研究
    • 架设文化桥梁的“民间大使”
  • 董士海:亲历计算技术专业的发展
    • 精彩瞬间
    • 改革开放后,开创新局面
    • 结语
  • 韩济生:此生唯愿济众生
    • 教学是一种享受
    • 科研是一种幸福
    • 办学会是一种奉献
    • 感谢母校,感谢祖国
  • 储槐植:我与中国刑法发展同行
    • 我的求学、研究经历:多想、多看、多写
    • 赴美访学:英美法系的思考方式
    • 我的学术研究与观点:从犯罪论和刑罚论说起
    • 我的期待:独立思考的学术研究与未来刑法发展
  • 潘文石:生态保护四十年
    • 保护秦岭:留住熊猫的自然栖息地
    • 保护崇左:保护猴子,要先改善百姓的生活
    • 北部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赢
    • 我愿在荒野终老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