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從心清除癌細胞:放下糾結,與自己和解,從心理學體悟癌症的七種療癒解方

作者
出版日期
2020/05/20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8196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每種疾病都有一段故事,它用自己的方式在對我們傳達信息。
罹癌讓作者看清疾病背後的真相,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
進而從「心」找到讓「身」康復的七大習慣。
最終,不是她治癒了癌症,而是癌症改變了她的人生。

「本書從治療歷程來談心理功課,自確診、治療至恢復階段,作者都帶我們學習以健康的心態面對,善用接納這把鑰匙,與自己和他人和解,打開身體的結,過得更輕鬆快樂。」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吳曉萍

作者納輝遠赴加拿大打拚多年,正當事業、生活平步青雲的同時,身體卻開始陸續出現小毛病,沒想到在乳房的一個小硬塊,居然被診斷為「乳癌」!
罹癌的事實雖讓她震驚不已,卻也讓她想抽絲剝繭自己生病的原因,發現這正是自己長年以來的心理問題所導致的結果。由於多年來的精神壓力並沒有適時排解,當內心再也承受不起,便轉成讓身體來承擔。

擁有心理學背景的納輝,決定在接受七次化療、每次為期二十一天的療程中,也同步治癒內心的傷。她利用行為心理學中的「二十一天效應」,也就是人們要養成新習慣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二十一天的理論,養成了七個新習慣,包括:學習如何好好愛自己、冥想、用快樂填滿生活、融入大自然、品味美食、正念、活在當下等。
在這段過程中,她深深體會到,癌症縮短了她「成為自己」的時間,因而能有機會能用一生,活出不一樣的兩輩子。如果不是這場疾病,她還不知在這條偏離自己內心的道路上,在讓自己不快樂、不想健康的道路上,還要走多久。藉由跟自己和解,並接受雙親與朋友們的支持,在一年後抗癌成功。

如果說癌症是對生命的一種放棄,那麼「愛」就是溫暖和化解癌症的良藥。這樣的磁場,將引來更多的平安喜樂。當有一天,我們看到疾病背後的真相,也真正理解了愛的真諦,疾病就會失去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當愛被表達,當愛開始流動,就是最好的療癒。

暖心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吳曉萍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張金堅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黃淑芳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
葉北辰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 推薦序 一陣暖風吹進心裡
  • 推薦序 愛的流動就是最好的療癒
  • 推薦序 讓陽光重新照進生活
  • 推薦序 過好更加美麗的後半生
  • 推薦序 癌症需要愛
  • 第一部 生病
    • 第一章 風起——不抱怨的世界和人生
      • 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也要活出幸福
      • 收到確診通知單
      • 身體告訴我生病的真相
      • 一段死而復生的影片,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奇蹟
      • 是否該做穿刺檢查?
      • 透過繪畫療癒來舒緩身心
      • 面對壞消息,親友的陪伴最重要
    • 第二章 雲湧——恩寵與勇氣,超越死亡
      • 檢查結果出人意料
      • 糊里糊塗的手術
      • 無條件的愛,把我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 透過與父親的和解,重新解讀父愛的意義
      • 該不該告訴病患真相?
      • 接納是逃脫病情困境的一把鑰匙
    • 第三章 接受——永遠不再害怕癌症
      • 為什麼我會得癌症?
      • 我選擇標準化治療的理由
      • 學習外國人接受化療的態度
      • 放療醫師的觀點
      • 營養師的建議
      • 藥劑師的建議
      • 化療之後的第一餐
      • 坐上加拿大的急救車
      • 愛上現在的自己,剛剛好
  • 第二部 康復
    • 第四章 放下——重遇未知的自己
      • 找回自己,最該愛和寬恕的是我們自己
      • 生病不要責怪自己,而應該要感謝自己
      • 幸運或不幸,只是觀看的角度不同罷了
      • 癌症康復的關鍵
      • 二十一天養成一個新習慣
      • 第一個習慣:好好愛自己
      • 第二個習慣:冥想
      • 第三個習慣:快樂生活
      • 第四個習慣:融入大自然
      • 第五個習慣:品嘗美食
      • 第六個習慣:保持正念
      • 第七個習慣:活在當下
    • 第五章 付出——每個孤獨都有陪伴
      • 學著放大生病中出現的小確幸
      • 帶著敬畏之心,陪伴對方
      • 父母的愛
      • 兒子的改變
      • 友人也「中槍」了!
      • 完善的復健中心
      • 藝術療癒是個沒有評價的美麗世界
      • 術後復健,又離健康更進一步
      • 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 付出比獲得更快樂
      • 帶著溫暖,踏上新旅程
    • 第六章 重建——塑造全新的第二人生
      • 請信任醫師
      • 癌症病患為什麼會感到悲傷?
      • 親友的陪伴溫暖了悲傷的心
      • 面對復發的恐懼
      • 重生後的日子怎麼過?
      • 如何對病患進行心理輔導?
      • 給病患一個擁抱
      • 病患家屬也需要心理支持
      • 心理學在我身上出現的奇蹟
  • 附錄 復健中心志工的故事
  • 後記 人有一生,我有幸活了兩輩子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