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每種疾病都有一段故事,它用自己的方式在對我們傳達信息。
罹癌讓作者看清疾病背後的真相,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
進而從「心」找到讓「身」康復的七大習慣。
最終,不是她治癒了癌症,而是癌症改變了她的人生。
「本書從治療歷程來談心理功課,自確診、治療至恢復階段,作者都帶我們學習以健康的心態面對,善用接納這把鑰匙,與自己和他人和解,打開身體的結,過得更輕鬆快樂。」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吳曉萍
作者納輝遠赴加拿大打拚多年,正當事業、生活平步青雲的同時,身體卻開始陸續出現小毛病,沒想到在乳房的一個小硬塊,居然被診斷為「乳癌」!
罹癌的事實雖讓她震驚不已,卻也讓她想抽絲剝繭自己生病的原因,發現這正是自己長年以來的心理問題所導致的結果。由於多年來的精神壓力並沒有適時排解,當內心再也承受不起,便轉成讓身體來承擔。
擁有心理學背景的納輝,決定在接受七次化療、每次為期二十一天的療程中,也同步治癒內心的傷。她利用行為心理學中的「二十一天效應」,也就是人們要養成新習慣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二十一天的理論,養成了七個新習慣,包括:學習如何好好愛自己、冥想、用快樂填滿生活、融入大自然、品味美食、正念、活在當下等。
在這段過程中,她深深體會到,癌症縮短了她「成為自己」的時間,因而能有機會能用一生,活出不一樣的兩輩子。如果不是這場疾病,她還不知在這條偏離自己內心的道路上,在讓自己不快樂、不想健康的道路上,還要走多久。藉由跟自己和解,並接受雙親與朋友們的支持,在一年後抗癌成功。
如果說癌症是對生命的一種放棄,那麼「愛」就是溫暖和化解癌症的良藥。這樣的磁場,將引來更多的平安喜樂。當有一天,我們看到疾病背後的真相,也真正理解了愛的真諦,疾病就會失去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當愛被表達,當愛開始流動,就是最好的療癒。
暖心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吳曉萍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張金堅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黃淑芳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
葉北辰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罹癌讓作者看清疾病背後的真相,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
進而從「心」找到讓「身」康復的七大習慣。
最終,不是她治癒了癌症,而是癌症改變了她的人生。
「本書從治療歷程來談心理功課,自確診、治療至恢復階段,作者都帶我們學習以健康的心態面對,善用接納這把鑰匙,與自己和他人和解,打開身體的結,過得更輕鬆快樂。」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吳曉萍
作者納輝遠赴加拿大打拚多年,正當事業、生活平步青雲的同時,身體卻開始陸續出現小毛病,沒想到在乳房的一個小硬塊,居然被診斷為「乳癌」!
罹癌的事實雖讓她震驚不已,卻也讓她想抽絲剝繭自己生病的原因,發現這正是自己長年以來的心理問題所導致的結果。由於多年來的精神壓力並沒有適時排解,當內心再也承受不起,便轉成讓身體來承擔。
擁有心理學背景的納輝,決定在接受七次化療、每次為期二十一天的療程中,也同步治癒內心的傷。她利用行為心理學中的「二十一天效應」,也就是人們要養成新習慣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二十一天的理論,養成了七個新習慣,包括:學習如何好好愛自己、冥想、用快樂填滿生活、融入大自然、品味美食、正念、活在當下等。
在這段過程中,她深深體會到,癌症縮短了她「成為自己」的時間,因而能有機會能用一生,活出不一樣的兩輩子。如果不是這場疾病,她還不知在這條偏離自己內心的道路上,在讓自己不快樂、不想健康的道路上,還要走多久。藉由跟自己和解,並接受雙親與朋友們的支持,在一年後抗癌成功。
如果說癌症是對生命的一種放棄,那麼「愛」就是溫暖和化解癌症的良藥。這樣的磁場,將引來更多的平安喜樂。當有一天,我們看到疾病背後的真相,也真正理解了愛的真諦,疾病就會失去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當愛被表達,當愛開始流動,就是最好的療癒。
暖心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吳曉萍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張金堅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黃淑芳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
葉北辰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 推薦序 一陣暖風吹進心裡
- 推薦序 愛的流動就是最好的療癒
- 推薦序 讓陽光重新照進生活
- 推薦序 過好更加美麗的後半生
- 推薦序 癌症需要愛
-
第一部 生病
-
第一章 風起——不抱怨的世界和人生
-
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也要活出幸福
-
收到確診通知單
-
身體告訴我生病的真相
-
一段死而復生的影片,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奇蹟
-
是否該做穿刺檢查?
-
透過繪畫療癒來舒緩身心
-
面對壞消息,親友的陪伴最重要
-
-
第二章 雲湧——恩寵與勇氣,超越死亡
-
檢查結果出人意料
-
糊里糊塗的手術
-
無條件的愛,把我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
透過與父親的和解,重新解讀父愛的意義
-
該不該告訴病患真相?
-
接納是逃脫病情困境的一把鑰匙
-
-
第三章 接受——永遠不再害怕癌症
-
為什麼我會得癌症?
-
我選擇標準化治療的理由
-
學習外國人接受化療的態度
-
放療醫師的觀點
-
營養師的建議
-
藥劑師的建議
-
化療之後的第一餐
-
坐上加拿大的急救車
-
愛上現在的自己,剛剛好
-
-
-
第二部 康復
-
第四章 放下——重遇未知的自己
-
找回自己,最該愛和寬恕的是我們自己
-
生病不要責怪自己,而應該要感謝自己
-
幸運或不幸,只是觀看的角度不同罷了
-
癌症康復的關鍵
-
二十一天養成一個新習慣
-
第一個習慣:好好愛自己
-
第二個習慣:冥想
-
第三個習慣:快樂生活
-
第四個習慣:融入大自然
-
第五個習慣:品嘗美食
-
第六個習慣:保持正念
-
第七個習慣:活在當下
-
-
第五章 付出——每個孤獨都有陪伴
-
學著放大生病中出現的小確幸
-
帶著敬畏之心,陪伴對方
-
父母的愛
-
兒子的改變
-
友人也「中槍」了!
-
完善的復健中心
-
藝術療癒是個沒有評價的美麗世界
-
術後復健,又離健康更進一步
-
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
付出比獲得更快樂
-
帶著溫暖,踏上新旅程
-
-
第六章 重建——塑造全新的第二人生
-
請信任醫師
-
癌症病患為什麼會感到悲傷?
-
親友的陪伴溫暖了悲傷的心
-
面對復發的恐懼
-
重生後的日子怎麼過?
-
如何對病患進行心理輔導?
-
給病患一個擁抱
-
病患家屬也需要心理支持
-
心理學在我身上出現的奇蹟
-
-
- 附錄 復健中心志工的故事
- 後記 人有一生,我有幸活了兩輩子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