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醫病大和解: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等,病人和家屬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之教育手冊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2/0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84482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5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重建醫病和諧‧100%同理溝通

在台灣,平均每天有一名醫師被告
醫療糾紛每三年增加一倍
西醫執業生涯中遇到醫糾的機率甚至高達44%!
究竟是病人多「奧客」?還是「傲醫」難溝通?

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醫糾暴力與官司
台灣醫療促進溝通、衝突管理專家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聯手編纂
國內第一本以全案例解析醫療糾紛、尋求根本解決之道的專書
蒐錄全球知名案件,客觀剖析事發、處理、結果之真實面目
為醫療環境找出一條安心、安全的路

本書匯集心理學大師、爭議調解專家、法學談判權威專業與受難家屬經驗法則
終結誤解和暴力!一起走出醫療糾紛的迷宮、重建醫病信賴關係

‧20種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12堂必修溝通關懷認知技巧
‧45件醫療爭議案例調解訴訟分析


◆讓「溝通」改變「對立」‧以「關懷」取代「官司」
除了醫治疾病,醫病之間的「關係」更需要被療癒
當醫療糾紛發生時,要做的是冷靜、同理、思考、溝通
從關懷思維出發的溝通,才能創造醫病和諧

‧為什麼病人家屬會發飆?
‧這件事是「誤解」還是「誤診」?
‧怎麼表達遺憾(抱歉)、何時說及如何道歉才是合宜?
‧家屬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如何做到有效的溝通?
‧如何恢復醫病信賴,達成共識?
‧病人是無助的「人球」還是「奧客」?
‧真正「來鬧事的人」如何處理?
‧委由律師處理訴訟比較好嗎?

以訴訟解決醫病衝突,絕非最理想的方式
和平解決醫療紛爭,醫病才能協力對抗病魔


◆醫護有解!病患有靠!
本書以實案教學,提供各類醫糾調解模式
讓每一場爭議都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
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

‧醫病關係邁向和諧3步驟分析
1.傾聽.同理.關懷
2.溝通.說明.對應
3.共識.執行.追蹤

‧爭議解決4大策略解說
1.溝通防範
2.私下和解
3.法律訴訟
4.替代調解ADR

‧醫療爭議調解模式6類型探討
1.【意外風險】腦動脈瘤手術失敗、車禍開顱成植物人、物理治療意外傷害
2.【醫療疏失】低估車禍傷害、給錯藥方、打錯點滴、乳癌誤診、麻醉失誤、誤關警告器…
3.【溝通不足】不准假硬要外出、覺得被耍的病人、醫檢觸碰私密部位
4.【情緒效應】天邊孝子症候群、愛妻大腸癌逝、喪子痛求賠償、醫師受創憂鬱…
5.【突發暴力】醉漢暴砸護理師、吸毒女動手毆打、失智老人攻擊…
6.【灰色爭議】女童心臟術後出血、孕婦死胎事件、性騷擾疑案、醫師控告醫師


‧醫病關係6大警報與因應
1.預防→提前準備,以應萬變
醫療前清楚說明措施與風險,但醫方仍應積極預防和因應病方因認知落差和人本情緒,若無法接受最後發生之不幸醫療結果,可能會有怨懟、求償、控訴之行為。

2.除雷→提高敏度,佈署支援
醫療過程中要覺察病方的想法和歧異點,隨時說明溝通,減少爭議。另對於危險人物就醫要有高度警覺,必要時以警力支援,如醉漢、失智、吸毒、精神異常者。

3.降溫→傾聽宣洩,情緒引導
爭議初期未處理妥善,包括醫療疏失、溝通不足、態度不佳、認知落差等都會造成病患和家屬憤怒不滿,應善用傾聽、同理、關懷、溝通、道歉和情緒輔導等技巧。

4.分析→同理對方,掌握關鍵
急著下定論或想草草結案,未能真正分析了解病方的關切點和需求,會被認為欠缺誠意,想推託責任,造成敵意和對立產生,後續更難以達成共識。

5.填補→誠懇認錯,合理賠償
因為醫療疏失或溝通關懷不足,未能給予病方應有的照護和權益,甚至造成病方的傷害,應誠懇認錯、道歉、溝通及研議補償方案;但也要避免病方予取予求。

6.復原→感謝抱怨,修復和諧
態度和說話口氣,在忙碌工作中是最容易疏忽的細節,往往會造成醫病之間看不到的裂痕,
當病患提出抱怨時要立即警覺和改正,趁問題還小儘早彌補即將破裂的關係,當雙方關係不幸嚴重破裂時,修復彼此的關係。

名人推薦
五大影響力人物撰文推薦!!
和田仁孝/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研究所教授
王明鉅/台大醫學院麻醉科教授、前台大醫院副院長
林宏榮/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前醫策會執行長
陳明賢/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潘維大/東吳大學校長
(依姓氏筆劃序)

醫、法、財經三大體系、聯合推薦!
醫界:
王志嘉醫師/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王桂芸教授/兆如安養護中心院長、台灣護理學會副理事長
方基存醫師/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臨床教師
吳志正醫師/法院醫糾調解委員、月旦醫事法報告主編
余萬能理事長/中華民國藥事品質改革協會理事長
林工凱醫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祕書長
林萍章醫師/長庚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外科教授
柴惠敏理事/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
楊文理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本部策略長
劉家正醫師/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劉越萍醫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祕書長

法界:
李永芬律師/理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李兆環博士/得聲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台灣醫療衛生研究協會理事
林家祺主任/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台灣法學基金會副董事長
施茂林理事長/台灣法研會理事長
洪家殷教授/東吳大學法學院專任特聘教授
鄭冠宇教授/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兼系主任
謝哲勝教授/台灣法學基金會董事長
藍瀛芳博士/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財經界:
魯慧中教授/輔仁大學社科院院長

本書特色
本書的編排,主要在於介紹溝通關懷的理論與技巧,探討醫病之間矛盾對立的原因,說明如何用溝通關懷的理念與核心元素加以化解,創造醫病雙贏。

書中並提舉英美故事與台灣案例幫助理解與實際運用,給予建議和處理方式。

除了可從第一章開始閱讀以外,也可作為工具書使用,在面對醫療爭議事件的相關問題時,以社工師、藥師、律師、醫師、護理師、醫檢師、醫院行政人員、病人與家屬多種不同層面切入,各篇章都能在不同時間點給予有效的協助。身為讀者的你,以不同的身分與角度閱讀本書時,將會有不一樣的體悟與發現。
  • 閱讀指南
  • 推薦序1 和平解決醫療紛爭,醫病共同協力對抗病魔
  • 推薦序2 以訴訟方法解決醫病衝突,絕非最理想之方式
  • 推薦序3 能有「和」才有「解」
  • 推薦序4 醫療糾紛是無可避免的課題
  • 推薦序5 找尋生路,幫助過勞的司法制度以及崩毀中的醫療體系
  • 緣起
  • PART 1 事前預防教育,贏在第一線
    • 第一章 溝通要從關懷出發
      • 一、醫改曙光――關懷救濟法條正式實施
      • 二、突破醫糾亂象,正確的學習才有力量
      • 三、內化態度、鍛鍊技巧、靈活應變
    • 第二章 抱持永遠關懷的心,就會改變結果
      • 一、是奧客難搞,還是傲醫難喬?
      • 二、遇到「難處理」的病人,該如何思考
      • 三、分清楚真奧客與假奧客
      • 四、當醫事人員遇到醫療暴力時
      • 五、病人投訴抱怨的原因
      • 六、聽懂OS,病人與家屬真正要的是什麼
      • 七、你不懂我的明白!認知框架分歧導致敵對衝突
      • 八、會投訴的病人,真的都不懷好意嗎?
  • PART 2 溝通關懷技能,台灣與國際應用現況
    • 第三章 同理心,拯救醫病惡化的良方
      • 一、台灣健保制度出了什麼問題
      • 二、當前醫療環境的最大困難
      • 三、溝通關懷3大基本理念
      • 四、關懷的8大核心元素
      • 五、關懷任務的完整結構――關切、支援與改進
      • 六、同情心、同理心的區別
      • 七、從醫療看信任的多面體
      • 八、受不了你的酷 ! 專業傲慢是醫病關係的殺手
      • 九、醫方的逃避心態與後遺症
      • 十、美國醫療爭議調解之相關研究
    • 第四章 尋找雙贏之路,美英日醫糾處理典範與弊病
      • 一、美國醫糾事故案例――珍珠計劃與溝通解決模式
      • 二、英國醫糾事故案例――取勝於「態度+醫術」的完整專業
      • 三、日本醫糾事故案例――對立模式中的專業傲慢問題
    • 第五章 非訴訟調解方案ADR,未來台灣新趨勢
      • 一、醫療紛爭常見處理方式――和解、調解(處)、訴訟
      • 二、醫病之間3種難解心結――獨大、對立、偏見
      • 三、非理想互動,4種失去信任的傳統缺失
      • 四、經驗累積摸索有成的本土案例
      • 五、醫策會與衛生局政策推動輔導
      • 六、從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看關懷小組的設置
      • 七、檢討修正台灣醫糾調解之專業證照及培訓不足
  • PART 3 糾紛處理目標,誠意和談而非誘導和解
    • 第六章 狀況出現! 及早熟悉溝通關懷實務運作
      • 一、當收到「客訴意見單」的第一時間
      • 二、醫療客訴實際案例分析探討
  • PART 4 實戰現場演練,黑暗過後就是黎明
    • 第七章 知名醫糾案例溝通關懷應用手法
      • 一、醫方處理糾紛時,常見的思考模式
      • 二、糾紛交涉過程5種行為模式
      • 三、案例分析解說――6大醫糾類型問題處理對策
      • 四、其他非溝通關懷所能單獨處理之案件
  • 後記 啟發新一代醫療熱忱,從關懷教育開始
    • 一、溝通關懷不是對立的開始,而是共同價值的體現
    • 二、醫病關係有什麼重要?為何要特別看待
    • 三、學習專業化的過程,會無形中失去人性關懷
    • 四、電腦打敗棋王――預告機器人取代人類!
    • 五、後現代主義打破二分法世界,一切不再非黑即白
    • 六、什麼是真正的溝通與關懷?
    • 七、探索接觸不到的新世界
    • 八、改善醫護過勞,重視員工關懷
    • 九、溝通關懷的最終目的,是要感動人
  • 附錄
    • 一、醫療爭議關懷階段設計課程圖
    • 二、各國醫療糾紛調解教學――課程、理念及實際運用比較
    • 三、防止暴力海報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