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什麼是惡?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66829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6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獨家引進】法國哲學百年老店──富杭出版社(Vrin)
《什麼是……?》哲學之道叢書
一書一概念 理解當代思潮
跟著作者的思辨道路 並透過經典導讀 感受法國哲學方法論

惡的對立面是善,但什麼是善呢?善通常被定義為合乎人的本性(nature),或是人的意志(volonté)會自然而然地嚮往的事物。然而,對於此傳統定義下作為人之目的的良善,我們卻能指出和其有關的兩點顯著差異:第一,奧古斯丁教派的基督教義是以二元性為立論基礎,而此二元性則是由人之本性裡的亞當原罪所導引出。因此,我們應當能夠主張具有第二本性的人會自然而然地嚮往惡,而不是崇尚良善。第二,在康德的哲學中並不考慮自主的意志能遵從理性律法以外的其他律則。因此,善本身並非作為決定良善意志的客體,它是良善意志下的必然結果。
我們並不能夠因為惡會引發痛苦,就必須放棄探尋惡的概念。然而,無論惡是什麼,它都是不該存在的。惡意味著一項標準,以及一個與標準相較過後的不足之處或匱乏。如果造成生物有所缺欠的原因並非其本性所致,那麼在此涉及的是純粹的否定;如果造成生物有所缺欠的原因是其本性所致,那麼這便是真正的剝奪。譬如對於斯賓諾莎而言,這個人或那個人的獨特性之合乎標準並非由於他的本性,因此道德之惡是一種純粹的否定,而不是真正的剝奪。
  • 發行序 惡的一個概念練習、一段歷史/黃冠閔
  • 什麼是惡?
    • 思索惡
      • 善與惡
      • 物理之惡、道德之惡、形而上之惡
      • 對惡之提問
      • 惡的概念
      • 惡的本體論真實
    • 惡之本源
      • 物質中的惡之本源
      • 自由中的惡之本源
      • 從純真到惡
    • 神是惡的創造者?
      • 神是良善的?
      • 神是全知全能的?
      • 惡是否為惡?
      • 神的兩種意志
    • 悖逆之人與聖人
  • 文章與評論
    • 文章1 黑格爾《歷史哲學講演錄》第三部第三篇第二章:〈基督教〉
    • 評註
      • 論題
      • 哲理性的歷史
      • 原罪
      • 猶太教
      • 基督教
      • 惡的深化
    • 文章2 聖保羅《羅馬書》第七章:第七至二十五節詩
    • 評註
      • 釋義
      • 三種狀態
      • 生與死的辯證
      • 亞伯拉罕
      • 闡述
      • 惡的形象
  • 結語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