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失去山林的孩子:震撼全美教育界,搶救科技冷漠小孩,治癒「大自然缺失症」的最佳處方

出版日期
2019/11/0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84379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震撼全美教育界的必讀書目──

搶救科技冷漠的滑世代未來
ADHD、過胖、憂鬱、躁鬱孩子最需要的自然療法

★2016國家文官學院選書
★榮獲「奧杜邦大獎」
★《全美教育委員會期刊》指定讀物
★《發現雜誌》年度最佳科普書
★《心靈與健康》雜誌年度心靈類書Best50

你的孩子是否寧可在家上網,也不肯到戶外走走?
即使到了戶外,還是戴著耳機聽音樂?
你的孩子缺乏創造力、想像力?不懂得與人分享嗎?
你的孩子過胖、注意力不集中或有憂鬱、躁鬱傾向嗎?
他們可能只是患了「大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disorder)!

讓孩子同溪流和小魚玩耍,學會傾聽和專注;
讓孩子在白雲微風下奔跑,擺脫不健康的肥胖因子;
讓雨水陽光洗淨並晒乾他陰鬱幽暗的心……
翻開本書,你將知道如何善用純天然的綠色治癒力,
使孩子自己在大自然中去看、去聽、去聞、去感受、去嘗試,
幫助孩子與大自然重修舊好。

作者長期關注兒童與自然議題,點出兒童與自然間令人震驚的隔斷。
他以親身採訪的眾多案例,結合包括環境心理學、自然史學、
人類生態學、神經生物學等各領域學者的論點與多年研究證據,
點出人與自然環境的隔絕,如何使得現今在電子產品環繞中成長的下一代,
大量出現過胖、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和抑鬱症狀等令人擔憂的發展。

這是第一本總結眾多領域針對「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研究成果的書籍,
作者不僅敲響了一記警鐘,更從家長、教育者、政府、都市計畫等各個面向,
提出治癒這種人與自然斷裂現況的實用方法。
作者以優美動人的筆觸,鏗鏘有力的語調,
引領讀者擁抱自然美夢,並深刻思考下一代與大自然的未來。

本書在美國甫上市即獲得廣大迴響,掀起一波波熱烈的討論:
各種環境教育、兒童山林教育機構組織紛紛成立。
政府公部門舉行相關會議,並立法推動各項培育計畫。
土地開發業者推出與自然生態結合的建築,打造生態社區。
風潮延燒至海外,如荷蘭政府就贊助了本書的翻譯出版。
最重要的是,愈來愈多美國家庭正親身參與自然活動。

周儒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教授
林明瑞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班教授
林耀國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
袁孝維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系教授
陳木城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第九屆理事長、台灣創意遊學協會榮譽理事長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游乾桂親子教育作家
簡邑容南港國小校長
真情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國際盛譽】
家長的必讀書目──《波士頓環球報》
一吋厚的書裡承載著警示,警告我們不能培養全自動化的孩子們。──《紐約時報》
洛夫的新書引人深思……正在全國範圍內掀起討論,並提出重要問題。──Parade雜誌
誠實、研究充分、文筆出色的一本書……第一個提出我們無法否認的問題。──《亞特蘭大憲政報》
作者透過這本兼具學術與實用性的書,為更健康、更綠色的明天指明了出路。──《華盛頓郵報》
自然界需要它的孩子:除了他們,誰是自然未來的守護者呢?洛夫的書為我們的行動吹響了號角,並且充滿了警示和改革的思路。──《出版人週刊》
動人的……有著雄辯的力量,但一點也不糾纏;以午後散步一樣的隨意感覺娓娓道來。──《奧斯丁美國政治家》
這本書講述了我們和孩子在邁入21世紀過程中的個人和歷史處境,是我讀過這方面最簡單、最深刻、最有幫助的書。──《地球之夢》作者湯瑪斯.貝瑞
作者主張的「無藥品自然療法」對很多顯而易見的現代病都有效。──《奧杜邦》雜誌
父母、教育者、治療師和城市官員如果認真地對待作者提出的「自然–兒童團聚」的號召,都可從中獲益。──《科學美國人》
首次提出的重要概念……作者如此急迫而鄭重地告訴我們,媽媽日復一日地說,「出去玩吧」,她們確實有她們的道理。──《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一本雄辯的、急迫的、及時的書,向父母、學校和社會傳遞了重要的思想,並提出了補救措施。──《尋找我們的父親》作者薩慕爾.奧雪松
作者為父母、老師、決策者和城市建設者……提出了很多建議。對這一主題感興趣的人們一定要閱讀這本書。──《羅利(北卡)新聞與觀察》
我們的社會已經「去自然化」了,很少有人意識到電視和網際網路已經大大取代了自然在孩子生活中的地位。這本書為孩子們的恢復健康提供了重要方法。每個家長都應該閱讀這本書,同樣重要的是,每名老師都應該加以重視,並將每個孩子帶到自然去。──E.O.威爾森博物學家獎得主保羅.戴頓
我們的孩子正處於一場巨大的實驗之中----他們是第一代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與自然界進行有意義接觸的孩子。理查.洛夫向我們闡釋了這將對孩子們產生怎樣的影響,並就如何修復人類與地球上其他生物之間源遠流長的關係提出了明智的建議。──比爾.麥克基邦
通過有力的例子和中肯的研究,作者透過靈心與知性,為父母、教育者、科學家的讀者評價人類與自然分離所產生的社會和生態影響,並且指出將孩子們與自然界再次聯繫的新道路,從而培養更加健康、適應能力更強的孩子,以期他們可以守護我們的星球。──「國家野生動植物聯合會」首席自然學家克雷格.塔夫茨
對家長、教育者和任何關心孩子和社會未來的人說,這本書都是一記警鐘……本書註定會把孩子從沙發上叫起來,從螢幕前拉走,並且重新點燃他們天生的好奇心和敬畏感……應該要求所有現在,或者打算將來跟孩子們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閱讀《失去山林的孩子》。──明尼蘇達大學「兒童、青年和家庭聯合會」創始委員暨「總統兒童倡議」共同主席瑪莎.法瑞爾.埃里克森
  • 推薦序 孩子沒得選擇,有選擇權的是我們大人 — 周儒
  • 推薦序 讓孩子在自然中快樂學習 — 林耀國
  • 推薦序 請回歸愛自然的天性 — 陳藹玲
  • 推薦序 親近自然,心會變軟;遠離山林,心會變硬 — 陳木城
  • 推薦序 重拾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 — 林明瑞
  • 推薦序 與自然共舞,讓孩子活出生活、熱愛生態、享受生命! — 簡邑容
  • 初版自序 幫助孩子與自然重修舊好
  • 新版自序 一場運動如何成形,你又如何參與其中
  • 第一部:兒童與自然的新關係
    • 第一章 自然的賀禮
    • 第二章 第三邊疆
    • 第三章 被非法化的自然遊樂
  • 第二部:為什麼年輕人需要自然
    • 第四章 爬上健康之樹
    • 第五章 感官的生命:大自然與無所不知思維的對抗
    • 第六章 第八智慧
    • 第七章 孩提時代的天賦:自然如何培養創造力
    • 第八章 大自然缺失症和恢復性環境
  • 第三部:最好的動機:為什麼強尼和珍妮不再出去玩了
    • 第九章 時間壓力和恐懼
    • 第十章 恐懼併發症
    • 第十一章 貧乏的自然史知識:教育成為孩子親近自然的阻礙
    • 第十二章 未來自然的守護者從哪來?
  • 第四部:自然與兒童的重逢
    • 第十三章 把自然帶回家
    • 第十四章 面對恐懼的智慧
    • 第十五章 海龜的故事:把自然當作品德老師
  • 第五部:叢林黑板
    • 第十六章 自然學校的改革
    • 第十七章 露營的復興
  • 第六部:仙境:開闢第四邊疆
    • 第十八章 柴契爾法官的教育:自然遊樂的合法化
    • 第十九章 野生化的城市
    • 第二十章 野性在哪裡:新回歸土地運動
  • 第七部:感受驚奇
    • 第二十一章 兒童的靈性需要自然的滋養
    • 第二十二章 大火和重生:發起一場運動
    • 第二十三章 一切都在繼續
  • 誌謝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