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在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各大經濟體遭受了程度不一的衝擊,因此許多人士紛紛投入了與金融危機相關的理論研究。近年各國經濟逐漸復甦,不過沒有人能預測下一次的金融風暴會在什麼時候發生,目前處於經濟復甦和金融危機並存的狀況。本書的研究對象為金融危機的周期性,經濟週期與金融危機的相互推動為主線,當今時代週期波動的內生因素為研究重點,以國際金融機構的失衡與重整為重要觀點和創新點,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重構為落腳點。在本書中回顧歷年金融危機的周期,並對歷史上發生的金融危機進行分析,找出共同的發生因素,像是高槓桿率、貧富差距過大、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接著也探討了經濟周期到政策周期的轉變,探討貨幣政策的目標;在全球化的情況下,讓金融危機的傳遞和周期性升級了,本書也有專章進行探討。在大國霸權下所造成的經濟失衡、國際貨幣的結構性失衡,本書中分別各用了一章去討論。倒數第二章討論反周期的國際金融秩序與其重新建構,討論了東方共識和華盛頓共識兩股力量下重新建構新的金融體系;最後一章展望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的制度設計與運行框架,多極化的國際政治和世界經濟走向要求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發展建構新型國際貨幣體系勢在必行。
-
1 金融危機的週期性回眸
-
1.1 經濟繁榮與蕭條的輪動
-
1.1.1 關於經濟危機的簡述
-
1.1.2 百年來歷次危機的簡單回顧
-
-
1.2 信貸狀況的週期性波動
-
1.2.1 信貸擴張與經濟波動的理論梳理
-
1.2.2 信貸擴張與金融危機: 典型事實
-
1.2.3 槓桿率與經濟波動
-
-
1.3 政府政策的週期性調整
-
1.3.1 政策週期性討論
-
1.3.2 政策週期性與經濟波動: 以 1980 年以來的美國為例
-
-
1.4 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機
-
1.4.1 全球化背景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更加尖銳
-
1.4.2 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經濟的失衡必然導致危機
-
1.4.3 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貨幣體系的扭曲被逐漸放大
-
1.4.4 全 球化背景下國際熱錢日益囂張
-
-
-
2 歷次金融危機的比較與啟示
-
2.1 經濟週期理論的梳理
-
2.1.1 古典經濟學時期的經濟週期理論
-
2.1.2 新古典經濟學時期的經濟週期理論
-
2.1.3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經濟週期理論
-
2.1.4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時期的經濟週期理論
-
2.1.5 新凱恩斯主義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NK-DSGE)
-
2.1.6 內生經濟週期理論
-
-
2.2 歷次危機的深入探討
-
2.2.1 1929 年大蕭條
-
2.2.2 20 世紀 70 年代滯漲危機
-
2.2.3 20 世紀 90 年代日本泡沫經濟
-
2.2.4 2008 年經濟危機
-
-
2.3 歷次危機的比較及其啟示
-
2.3.1 危機爆發原因分析與啟示
-
2.3.2 危機的演變過程分析
-
2.3.3 危機的處理方式分析
-
-
-
3 從經濟週期到政策週期的演變
-
3.1 經濟週期中的宏觀調控
-
3.1.1 美國在歷次危機中的宏觀調控
-
3.1.2 日本在歷次危機中的宏觀調控
-
-
3.2 經濟蕭條的直接原因
-
3.2.1 金融危機與貨幣擴張
-
3.2.2 2008 年金融危機與美國的貨幣政策
-
-
3.3 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
-
3.3.1 貨幣政策共識的形成
-
3.3.2 貨幣政策終極目標的選擇-資產價格與金融穩定
-
-
3.4 政策干預經濟的作用與反作用
-
3.4.1 關於自由市場與政府干預的爭論
-
3.4.2 自由市場與政府干預下經濟危機的歷史回顧
-
3.4.3 政府干預的限度與退出
-
-
-
4 金融危機的週期性升級與傳遞
-
4.1 金融危機的週期性
-
4.1.1 金融危機週期性成因
-
4.1.2 金融危機週期性的歷史回顧
-
-
4.2 金融危機的傳遞機制分析
-
4.2.1 國際貿易渠道傳遞
-
4.2.2 金融機構渠道傳遞
-
4.2.3 資本流動渠道傳遞
-
4.2.4 預期渠道傳遞
-
-
4.3 全球化與金融危機
-
4.3.1 全球化加劇了金融危機的傳染
-
4.3.2 金融危機加深了全球化程度
-
-
4.4 系統性金融風險前沿探究
-
4.4.1 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提出
-
4.4.2 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測度研究
-
4.4.3 金融系統性風險跨境傳遞
-
4.4.4 宏觀審慎政策與實踐
-
-
-
5 大國霸權下的國際經濟失衡
-
5.1 金融源於經濟
-
5.1.1 金融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
5.1.2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
-
5.1.3 離開經濟的金融行為必將導致經濟失衡
-
-
5.2 金融危機根源於對經濟運行的背離
-
5.2.1 金融危機與經濟運行失衡
-
5.2.2 流動性的大量投放
-
5.2.3 金融槓桿的濫用
-
5.2.4 信貸的過度寬鬆
-
5.2.5 金融監管的無力
-
-
5.3 國際經濟秩序的結構性失衡
-
5.3.1 全球經濟失衡的現狀
-
5.3.2 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
-
5.3.3 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
-
-
5.4 美元霸權對國際經濟秩序的影響
-
5.4.1 美元霸權為美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
5.4.2 美元霸權加劇了全球經濟失衡
-
5.4.3 美元霸權增加了國際金融風險
-
5.4.4 美元霸權阻礙了國際經濟秩序變革
-
-
-
6 國際貨幣體系的結構性失衡
-
6.1 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
-
6.1.1 國際金本位制時期
-
6.1.2 國際金匯兌本位制時期
-
6.1.3 布列敦森林體系時期
-
6.1.4 牙買加貨幣體系時期
-
-
6.2 國際貨幣體系結構性失衡的內在機理
-
6.2.1 國際儲備貨幣發行約束機制的缺失
-
6.2.2 國際收支及匯率調節機制的失靈
-
6.2.3 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國際資本流動
-
-
6.3 國際貨幣體系結構性失衡的表現
-
6.3.1 國際外匯儲備中美元的結構性失衡
-
6.3.2 國際結算和標價中美元的結構性失衡
-
-
6.4 國際貨幣體系結構性失衡的矯正
-
6.4.1 矯正全球經濟失衡的切入點: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
-
6.4.2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切入點:機制與制度的變革
-
-
-
7 反週期的國際經濟秩序及其重構
-
7.1 金磚國家擁有的後發優勢
-
7.1.1 金磚國家-經濟增長的巨人
-
7.1.2 金磚國家的金融發展-成長中的青年
-
7.1.3 金磚國家在國際經濟與金融體系中的力量凸顯
-
-
7.2 金磚國家發起的金融機構
-
7.2.1 «福塔萊薩宣言» 昭示金融合作進入新階段
-
7.2.2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對世界銀行的挑戰?
-
7.2.3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對亞洲開發銀行的挑戰?
-
-
7.3 兩種共識與實現均衡的兩種力量
-
7.3.1 兩種共識的博弈與均衡
-
7.3.2 實現均衡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
-
7.4 金磚國家主導的金融合作路徑
-
7.4.1 加強金磚國家銀行間市場的合作
-
7.4.2 增強金磚國家本幣投融資業務
-
7.4.3 推動大宗商品本幣結算的實現
-
7.4.4 推動金磚國家本幣債券市場的發展
-
7.4.5 推進金磚國家跨境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
-
-
-
8 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的制度設計與運行框架
-
8.1 國際政治和世界經濟正在走向多極化
-
8.1.1 國際政治正在走向多極化
-
8.1.2 世界經濟正在走向多極化
-
-
8.2 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將成為大勢所趨
-
8.2.1 一國的經濟實力決定其貨幣的國際地位
-
8.2.2 美元的國際貨幣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
8.2.3 新興市場國家尚未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取得應有的地位
-
-
8.3 亞洲經濟將成為世界經濟平衡的重要力量
-
8.3.1 亞洲大陸的崛起與復興
-
8.3.2 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
8.3.3 人民幣國際化路徑的曲折性
-
-
8.4 多幣種制衡鼎立的國際貨幣體系的新結構
-
8.4.1 多元國際貨幣體系出現的必然性
-
8.4.2 多元國際貨幣體系的猜想
-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