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AI人工智慧的發展在近年成為顯學,許多國家紛紛投入研究,也產出大量的研究論文,本書也是其中之一,不過除了技術層面的發展,AI所引發的後續效應所帶來的經濟層面影響才是本書核心的討論主軸。本書討論了AI對中國國內對經濟成長、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等三個面向的分析;在經濟成長的層面長期來看會有所提升,勞動就業的部分對就業總量上升和就業結構產生變化,但是由於AI是一個技術進步的產業,因此會帶來在不同勞動力、不同階段以及不同地區間的收入不平等的狀況。最後一部分則是討論公共政策對上述三個面向的平衡中,在最終在社會總福利的提升達到ParetoImprovement目標。本書共分8章,從文獻分析開始進行,接著介紹人工智慧的發展過程,以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接著談及技術進步後,對勞工的影響,基於AI也屬於進步的技術,所以進入最重要的部分,人工智慧對於就業的影響還有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最後給予政策建議。
-
1 導論
-
1.1 選題的背景與研究意義
-
1.1.1 選題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義
-
-
1.2 研究內容、方法、思路和結構
-
1.2.1 研究內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思路和結構
-
-
1.3 創新之處
-
1.3.1 學術思想特色與創新
-
1.3.2 學術觀點特色與創新
-
1.3.3 研究方法特色與創新
-
-
-
2 文獻綜述
-
2.1 國外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
2.2 國內研究的學術史梳理與研究動態分析
-
2.3 國內外相關學術史和研究動態的述評
-
-
3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及趨勢
-
3.1 人類技術進步歷程
-
3.1.1 人類歷史上的八次技術進步
-
3.1.2 人類四次工業革命
-
3.1.3 機械化、自動化與人工智能技術進步
-
-
3.2 人工智能概述
-
3.2.1 人工智能的起源及歷史
-
3.2.2 人工智能的概念
-
3.2.3 人工智能的分類
-
3.2.4 人工智能的特徵
-
-
3.3 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及趨勢
-
3.3.1 人工智能關鍵技術
-
3.3.2 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趨勢
-
3.3.3 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
3.3.4 人工智能行業應用領域
-
3.3.5 人工智能產業應用特徵
-
-
3.4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帶來的社會問題
-
3.4.1 人工智能的安全問題
-
3.4.2 人工智能的倫理問題
-
3.4.3 人工智能的隱私問題
-
-
3.5 中美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比較
-
3.5.1 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結構
-
3.5.2 中美人工智能博弈
-
-
-
4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
4.1 研究對象和概念界定
-
4.1.1 技術
-
4.1.2 技術進步
-
4.1.3 人工智能技術賦能
-
-
4.2 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理論
-
4.2.1 技術進步驅動經濟增長的方法論綜述
-
4.2.2 人工智能下的勞動力市場均衡
-
4.2.3 考慮人工智能生產要素對CES生產函數模型的擴展及應用
-
-
4.3 人工智能的經濟增長效應
-
4.3.1 人工智能作為新生產要素驅動的增長
-
4.3.2 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影響的預測
-
4.3.3 人工智能推動中國GDP增長的預測
-
4.3.4 人工智能驅動經濟增長的內涵
-
-
-
5 技術進步對勞動就業影響的理論研究
-
5.1 研究對象和概念界定
-
5.1.1 就業與失業
-
5.1.2 幾個相關概念
-
-
5.2 技術進步與就業理論
-
5.2.1 勞動力需求
-
5.2.2 製造業要素成本變化及投入選擇
-
5.2.3 不同技術條件下的勞動替代規模
-
-
-
6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勞動就業的影響
-
6.1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總量的影響
-
6.1.1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的擴張效應
-
6.1.2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的排擠效應
-
6.1.3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勞動就業總量的影響估算
-
-
6.2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結構的影響
-
6.2.1 人工智能技術帶來就業崗位極化與無就業復甦效應並存
-
6.2.2 低技術工種和重複性勞動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
6.2.3 體力勞動者日益減少,腦力勞動者日趨增加
-
6.2.4 女性就業數量增加
-
6.2.5 人機協作的「半人馬」工作模式
-
6.2.6 人類工作性質和內容發生巨大變化
-
6.2.7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國際就業市場的影響具有較大差異
-
-
6.3 人工智能偏向型技術進步對中國就業替代率的測算
-
6.3.1 中國勞動替代潛在規模
-
6.3.2 影響中國勞動替代的原因
-
-
6.4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中國電子商務就業影響的實證研究
-
6.4.1 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
6.4.2 數據來源
-
6.4.3 人工智能應用對電商崗位就業、收入及商家業務的影響數據分析
-
-
6.5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影響的機理
-
6.5.1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總量的影響機理
-
6.5.2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結構的影響機理與路徑
-
6.5.3 不同類型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的動態作用路徑
-
-
-
7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
7.1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不同要素分配和勞動收入的影響效應
-
7.1.1 人工智能對資本和勞動力收入份額的影響
-
7.1.2 人工智能對不同勞動力收入不平等的影響
-
7.1.3 人工智能對收入不平等的異質性影響
-
-
7.2 人工智能有偏技術進步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機理
-
7.2.1 技術進步偏向性特徵
-
7.2.2 技術進步技能或非技能偏向性特徵
-
7.2.3 技術進步資本偏向性趨勢及其收入分配效應
-
7.2.4 技術進步技能偏向性趨勢及其技能溢價效應
-
-
-
8 應對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勞動就業影響的政策建議
-
8.1 西方發達國家應對新技術就業影響的對策
-
8.1.1 增加對人力資源的投資,加強技術培訓工作
-
8.1.2 改善勞資關係,增強勞資和解與合作
-
8.1.3 勞工市場的靈活性與非管制化
-
8.1.4 將勞動就業的主導方向從生產領域轉移到服務領域
-
8.1.5 新興行業是最有力的勞動就業吸收器
-
8.1.6 扶植和發展中小企業是保持合理的就業結構的必要條件
-
-
8.2 應對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勞動就業負面影響的對策建議
-
8.2.1 正面科普宣傳引導社會公眾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消除人工智能技術「恐慌」
-
8.2.2 充分重視和運用公共政策在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的重要作用
-
8.2.3 立法規範招聘網站或網站面向就業、崗位設置、入職條件、職位描述等的算法歧視
-
8.2.4 重新定義人工智能時代的職業與工作倫理
-
8.2.5 人才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政策建議
-
-
- 結論與展望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