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簡院長的「醫生館」,
不只是小小的診間或醫院,
更深入病者住所、乃至於跨海膚慰。
並透過電視無遠弗屆的傳播,
讓醫學知識及醫病關係,
更豐富、更動人、更有溫度……
* * *
一九八八年,簡守信遠離臺北,
選擇到後山的花蓮慈濟醫院服務,
而後相繼來到嘉義大林與臺中慈濟擔任院長,
走進世界不同的苦難角落。
時光荏苒,當時的一頭青絲,如今已鬢髮班白,
回首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他想起岳飛的〈滿江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驀然抬頭,天上明月,千古依舊;
不須計較,沒有愧疚,更不須惆悵。
回首三十年慈濟行醫路,
看到了雲淡風輕,見證了心如皎潔明月。
本書中,記錄下這段塵土雲月的吉光片羽……
【推薦序】
悲心橫溢的現代人醫 /釋證嚴
今年八月在精舍舉行的醫療志策會,各院區的院長聚會一處,氣氛甚是熱烈。臺中慈院簡院長跟師父說,他來到慈濟,今年剛好三十年整了。驀回首,三十年時間彈指過,歲月催人老,但也可以成就諸般功業、德業。
很感恩三十年前選擇留在東部偏鄉打拚的這群年輕醫師,因為他們一念抉擇,終於為已經啟業兩年的花蓮慈院帶來新的契機。記得當時常常去到醫院關心,不時從志工口中知道,有這麼一位愛心濃郁、醫術精良的好醫師。
當時,有位長得很漂亮的女孩,不幸猝遇車禍,整張臉都破碎了;經過簡院長巧手修補,出院二十多天後回來複診,在急診室巧遇,我居然看不出她臉上有任何痕跡,令人歎為觀止,也讓我見識到整形外科的功力。這是我當時對簡院長的第一個印象。
◎大林啟發,落實人文醫療
二○○○年,大林慈院即將啟業,期待能將醫療人文的典範在大林樹立起來。於是委請現在的執行長林俊龍,挑選幾位種子當左右手,他就帶著簡院長等人去到大林開疆闢土。
林執行長一直琢磨著要如何將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深刻感受得到的醫療人文展現出來?除了不時與同仁分享慈濟故事以外,歲末或醫師節、護師節等,更是身先士卒,帶領醫護藥技行政同仁到照顧戶家中協助清掃。從為案主沐浴剪髮修指甲,到洗馬桶、廚具、粉刷牆壁等,讓大家在揮汗作務中,漸漸體悟到「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簡院長也很快地法髓入心,將慈濟醫療人文注入全身細胞,成為具足慈悲喜捨的現代大醫王。
大林慈院四周阡陌縱橫,林執行長他們租下一塊水田──腳才踏上去,膝蓋以下全没入泥沼中,以體會農夫耕耘之辛勞。他們春耕福田,種稻、割稻、晒稻,每年提供稻穀給師父作為歲末祝福的紅包與大家結緣,我對此很是感恩。
二○○九年的莫拉克風災,超大豪雨造成屏東沿海鄉鎮水淹一層樓高。擔心受困大水的災民走不出來,簡院長一馬當先,與各科室主管陪同南下協助救災的大醫王,每人雙肩斜揹著八九個醫療包,內有碘酒,紗布、藥膏、退燒藥等,進到災區,由熱心的司機開著堆土機,他們站在車斗上,一家家詢問有無需要醫療包。這種接力的愛,令人為之動容。水退後,還要幫災民清掃屋子,接著展開義診。
大林慈院是很草根的地方,醫護行政同仁與志工水乳交融;為了感恩志工對醫院那分全心力愛的護持,簡院長別出心裁,鼓勵醫護人員及各科室同仁親自動手在手帕上繡花、繡圖案,做為送給志工的禮物,並響應環保;看到醫師大手拿針、低頭繡花,也是一道特殊的風景。不論繡得精美與否,都繡進了滿滿感恩的心意。
◎臺中履踐,深化醫療人文
二○一二年,簡院長由大林轉調到臺中慈院。除了日常的院務運作,他更以身作則,帶動同仁深化醫療人文。
簡院長帶著醫療團隊居家往診,發現有位下肢潰爛的脊髓損傷患者,他才三十多歲,卻已臥床十多年了。父母親一天天年老,而他因為臥床缺少運動,身體愈來愈胖,老父已經無力負荷。
醫療團隊將他接到醫院治療潰爛的肢體,還教導他如何復健,協助他將義賣所得的錢購買移位機,減輕老父搬動他的負荷;並教導他運用電腦經營網購,補貼家中開銷。團隊幫助重度癱瘓的病患自立,找回信心,這種愛的陪伴實在很令人感動。
每年大甲媽祖回鑾過境,街上留下滿地的鞭炮屑、煙蒂和垃圾。清晨四、五點,簡院長就會帶著職志合一的同仁去掃街;每彎下腰,就是一句佛號;腰彎得更低,就如在朝山,大家都做得很開心。同時教導民眾垃圾如何分類,與民眾結一分善緣,也是在度人。
簡院長在花蓮慈院十二年,與師父似近實遠;前往大林、臺中慈院以後,雖然距離拉長了,與師父的心反而更為貼近。因緣實在很不可思議。
◎海外義診淑世救人
海外義診的經驗,讓簡院長胸臆深處中的淑世情懷,終於可以真實地擁抱受苦難的蒼生,輕輕地為其拭去悲淚。
或許,曾經外派沙烏地阿拉伯的經驗,讓簡院長的胸懷容得下五湖四海,聽得見各地苦難民眾哀號呼喚的聲音,每當海外有災難發生,他便主動請纓前往。於是,他的腳步走過二○○五年的巴基斯坦強震、二○○八年的四川強震、二○一一年的泰國世紀洪患、二○一三年遭海燕風災蹂躪的菲律賓義診、二○一五年的尼泊爾強震、二○一六年至約旦境內的敘利亞難民義診、二○一七年的的墨西哥強震,皆前去關懷及付出;並到爆發H1N1疫情的緬甸,分享臺灣防疫的經驗。
走過國際賑災這條漫漫長路,對簡院長來說,每次都是深刻的學習和撼動。記憶最深刻的,應該是巴基斯坦賑災了。地形崎嶇,氣溫落差達二十多度,只能與災民一樣睡帳篷,地上鋪著磚卻凹凸不平;但是,最難克服的是語言不通,義診只能比手畫腳。要往診也是寸步難行,每天走過山崩險路,穿破鞋底現出「開口笑」;簡院長用釘書機釘起來,另一位醫師則用OK繃黏起來。他們回來銷假時,卻都異口同聲地說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機會。
還有約旦兩度義診,也讓簡院長揪著心,每每回憶起來,不禁為之淒哽。有位婦人抱著小女孩來到義診站,因為女孩出生時缺乏維化命D,而罹患先天性的「傴僂病」。無奈義診團並未帶來藥物,婦人失望落寞的表情讓他很不捨。先前駐守的NGO組織有提供藥物,但因戰爭曠日費時,都陸續撤走了。後來,幸好約旦志工陳秋華居士想盡辦法在某個難民營找到這位媽媽,並送上藥。推究缺少維他命D的原因,簡院長說:「就因為中東女人將全身裹得緊緊的,常年接觸不到陽光的關係。」
人都回來兩個月了,心還留在大漠,這就是簡院長;一位悲心橫溢,又能即知即行的現代人醫。尤其感恩簡院長在繁忙的院務工作外,答應主持〈大愛醫生館〉節目,如今播出已逾四千集了。他談吐幽默,善於引喻取譬,能將艱澀的醫療知識化為簡單易懂的常識,果然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啊!簡院長一生行醫的軌跡,都在這本《大愛醫生館──簡守信院長的人文醫療探索》,樂意推薦予大眾閱讀。
不只是小小的診間或醫院,
更深入病者住所、乃至於跨海膚慰。
並透過電視無遠弗屆的傳播,
讓醫學知識及醫病關係,
更豐富、更動人、更有溫度……
* * *
一九八八年,簡守信遠離臺北,
選擇到後山的花蓮慈濟醫院服務,
而後相繼來到嘉義大林與臺中慈濟擔任院長,
走進世界不同的苦難角落。
時光荏苒,當時的一頭青絲,如今已鬢髮班白,
回首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他想起岳飛的〈滿江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驀然抬頭,天上明月,千古依舊;
不須計較,沒有愧疚,更不須惆悵。
回首三十年慈濟行醫路,
看到了雲淡風輕,見證了心如皎潔明月。
本書中,記錄下這段塵土雲月的吉光片羽……
【推薦序】
悲心橫溢的現代人醫 /釋證嚴
今年八月在精舍舉行的醫療志策會,各院區的院長聚會一處,氣氛甚是熱烈。臺中慈院簡院長跟師父說,他來到慈濟,今年剛好三十年整了。驀回首,三十年時間彈指過,歲月催人老,但也可以成就諸般功業、德業。
很感恩三十年前選擇留在東部偏鄉打拚的這群年輕醫師,因為他們一念抉擇,終於為已經啟業兩年的花蓮慈院帶來新的契機。記得當時常常去到醫院關心,不時從志工口中知道,有這麼一位愛心濃郁、醫術精良的好醫師。
當時,有位長得很漂亮的女孩,不幸猝遇車禍,整張臉都破碎了;經過簡院長巧手修補,出院二十多天後回來複診,在急診室巧遇,我居然看不出她臉上有任何痕跡,令人歎為觀止,也讓我見識到整形外科的功力。這是我當時對簡院長的第一個印象。
◎大林啟發,落實人文醫療
二○○○年,大林慈院即將啟業,期待能將醫療人文的典範在大林樹立起來。於是委請現在的執行長林俊龍,挑選幾位種子當左右手,他就帶著簡院長等人去到大林開疆闢土。
林執行長一直琢磨著要如何將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深刻感受得到的醫療人文展現出來?除了不時與同仁分享慈濟故事以外,歲末或醫師節、護師節等,更是身先士卒,帶領醫護藥技行政同仁到照顧戶家中協助清掃。從為案主沐浴剪髮修指甲,到洗馬桶、廚具、粉刷牆壁等,讓大家在揮汗作務中,漸漸體悟到「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簡院長也很快地法髓入心,將慈濟醫療人文注入全身細胞,成為具足慈悲喜捨的現代大醫王。
大林慈院四周阡陌縱橫,林執行長他們租下一塊水田──腳才踏上去,膝蓋以下全没入泥沼中,以體會農夫耕耘之辛勞。他們春耕福田,種稻、割稻、晒稻,每年提供稻穀給師父作為歲末祝福的紅包與大家結緣,我對此很是感恩。
二○○九年的莫拉克風災,超大豪雨造成屏東沿海鄉鎮水淹一層樓高。擔心受困大水的災民走不出來,簡院長一馬當先,與各科室主管陪同南下協助救災的大醫王,每人雙肩斜揹著八九個醫療包,內有碘酒,紗布、藥膏、退燒藥等,進到災區,由熱心的司機開著堆土機,他們站在車斗上,一家家詢問有無需要醫療包。這種接力的愛,令人為之動容。水退後,還要幫災民清掃屋子,接著展開義診。
大林慈院是很草根的地方,醫護行政同仁與志工水乳交融;為了感恩志工對醫院那分全心力愛的護持,簡院長別出心裁,鼓勵醫護人員及各科室同仁親自動手在手帕上繡花、繡圖案,做為送給志工的禮物,並響應環保;看到醫師大手拿針、低頭繡花,也是一道特殊的風景。不論繡得精美與否,都繡進了滿滿感恩的心意。
◎臺中履踐,深化醫療人文
二○一二年,簡院長由大林轉調到臺中慈院。除了日常的院務運作,他更以身作則,帶動同仁深化醫療人文。
簡院長帶著醫療團隊居家往診,發現有位下肢潰爛的脊髓損傷患者,他才三十多歲,卻已臥床十多年了。父母親一天天年老,而他因為臥床缺少運動,身體愈來愈胖,老父已經無力負荷。
醫療團隊將他接到醫院治療潰爛的肢體,還教導他如何復健,協助他將義賣所得的錢購買移位機,減輕老父搬動他的負荷;並教導他運用電腦經營網購,補貼家中開銷。團隊幫助重度癱瘓的病患自立,找回信心,這種愛的陪伴實在很令人感動。
每年大甲媽祖回鑾過境,街上留下滿地的鞭炮屑、煙蒂和垃圾。清晨四、五點,簡院長就會帶著職志合一的同仁去掃街;每彎下腰,就是一句佛號;腰彎得更低,就如在朝山,大家都做得很開心。同時教導民眾垃圾如何分類,與民眾結一分善緣,也是在度人。
簡院長在花蓮慈院十二年,與師父似近實遠;前往大林、臺中慈院以後,雖然距離拉長了,與師父的心反而更為貼近。因緣實在很不可思議。
◎海外義診淑世救人
海外義診的經驗,讓簡院長胸臆深處中的淑世情懷,終於可以真實地擁抱受苦難的蒼生,輕輕地為其拭去悲淚。
或許,曾經外派沙烏地阿拉伯的經驗,讓簡院長的胸懷容得下五湖四海,聽得見各地苦難民眾哀號呼喚的聲音,每當海外有災難發生,他便主動請纓前往。於是,他的腳步走過二○○五年的巴基斯坦強震、二○○八年的四川強震、二○一一年的泰國世紀洪患、二○一三年遭海燕風災蹂躪的菲律賓義診、二○一五年的尼泊爾強震、二○一六年至約旦境內的敘利亞難民義診、二○一七年的的墨西哥強震,皆前去關懷及付出;並到爆發H1N1疫情的緬甸,分享臺灣防疫的經驗。
走過國際賑災這條漫漫長路,對簡院長來說,每次都是深刻的學習和撼動。記憶最深刻的,應該是巴基斯坦賑災了。地形崎嶇,氣溫落差達二十多度,只能與災民一樣睡帳篷,地上鋪著磚卻凹凸不平;但是,最難克服的是語言不通,義診只能比手畫腳。要往診也是寸步難行,每天走過山崩險路,穿破鞋底現出「開口笑」;簡院長用釘書機釘起來,另一位醫師則用OK繃黏起來。他們回來銷假時,卻都異口同聲地說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機會。
還有約旦兩度義診,也讓簡院長揪著心,每每回憶起來,不禁為之淒哽。有位婦人抱著小女孩來到義診站,因為女孩出生時缺乏維化命D,而罹患先天性的「傴僂病」。無奈義診團並未帶來藥物,婦人失望落寞的表情讓他很不捨。先前駐守的NGO組織有提供藥物,但因戰爭曠日費時,都陸續撤走了。後來,幸好約旦志工陳秋華居士想盡辦法在某個難民營找到這位媽媽,並送上藥。推究缺少維他命D的原因,簡院長說:「就因為中東女人將全身裹得緊緊的,常年接觸不到陽光的關係。」
人都回來兩個月了,心還留在大漠,這就是簡院長;一位悲心橫溢,又能即知即行的現代人醫。尤其感恩簡院長在繁忙的院務工作外,答應主持〈大愛醫生館〉節目,如今播出已逾四千集了。他談吐幽默,善於引喻取譬,能將艱澀的醫療知識化為簡單易懂的常識,果然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啊!簡院長一生行醫的軌跡,都在這本《大愛醫生館──簡守信院長的人文醫療探索》,樂意推薦予大眾閱讀。
-
【推薦序】
-
優游在醫療與人文之海 釋證嚴
-
快刀慢析 理重情長 王本榮
-
輕鬆地閱讀健康 簡守信
-
-
刀鋒藏情
-
刀鋒藏情刀鋒常帶感情──一位外科醫師寫給醫學系新鮮人的一封信
-
醫院風雲──心臟外科篇
-
剪不斷,理還亂,是盲腸
-
在屠宰場遇見心臟外科醫師
-
病房大閱兵──床邊教學
-
另類解嚴──知情同意
-
吃飯配藥
-
佛祖導航器
-
開刀房裡的絞肉機
-
腦袋開天窗
-
頭骨拼圖
-
不擠兌、不收費的骨骼銀行
-
-
談古說醫
-
打開外科滄桑史
-
是他,改變了沸油和烙鐵止血的歷史
-
孔子八分飽
-
君子怎可遠庖廚
-
史上最慘的瞌睡──宰予晝寢
-
史上最嚴峻的醫病關係──曹操vs.華佗
-
當草莓族遇見紙袋族,一代豈會不如一代?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血糖
-
人面桃花之醫療篇
-
烏紗帽與高血壓
-
蘇東坡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
-
那一年,李鴻章的頭痛
-
生命的第一個腳印
-
「血汗」華盛頓
-
是誰殺了拿破崙?
-
替馬桶講句公道話
-
維多利亞女王的祕密
-
是誰規定一天要吃三餐?
-
-
優游醫藝
-
貝多芬失聰交響曲
-
畫筆下的醫學奧祕
-
藍色畢卡索,憂鬱現代人
-
七指畫家夏卡爾?
-
普普藝術與用藥安全
-
蒙娜麗莎在笑什麼?
-
莫內的「印象開刀」
-
野獸派與盲腸炎
-
痛苦會過去,美麗永留存──笑傲風溼雷諾瓦
-
孟克吶喊為TB
-
-
醫療探祕
-
我的疼痛會轉彎
-
豬公的毒口水
-
阿嬤的鼻子、阿公的腳
-
口水戰
-
H7N9的另類受害者
-
乳房依舊在,只是乳腺無
-
花枝阿嬤與燈籠阿公
-
神的掛號單
-
開刀選農曆七月,安啦!
-
七年之癢
-
情人看招
-
大腸的心事
-
戒指緊箍咒
-
牠是痛死的
-
狂牛症省思
-
松果體鬧鐘
-
腦袋裡的綿羊
-
-
永誌初心
-
開刀房裡的沉思
-
醫院與菜市場
-
杜德偉在開刀房
-
醫師的型與潮
-
養「病」千日,用在一「生」
-
日出東方消昏暗──晨會滌塵
-
驀然回首,病人卻在燈光闌珊處
-
診間裡的風水
-
診間裡想不到的事
-
拾穗,不忘醫魂
-
從手術室到勇闖金鐘──一個整型外科醫師的奇幻旅程
-
- 【附錄】信念深 心中有節奏──簡守信的時間觀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