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社交天性:人類行為的起點──為什麼大腦天生愛社交?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8/0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764582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6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你我都是社交動物──
為什麼我們能輕易讀懂他人的行為與情緒?
人又為何會感到孤獨、需要愛與支持、融入社會……?
社會認知神經科學領域創始人馬修‧利伯曼
輝煌而美麗、最具先見之明的科學探索!

亞馬遜網站讀者5顆星一致好評:
「任何對大腦、心理學、社會互動感興趣的人,都會愛上這本書!」

◎ 臉書、IG、LINE滑不停,為什麼我們總是渴望與他人互動?
◎ 為什麼有些人天生是社交高手,有些人卻總是無法與人順利溝通?
◎ 心痛與被霸凌的社交痛苦,更甚於生理疼痛的威脅?
◎ 社會連結如何像真正的金錢,對你的財富產生影響?
◎ 比加薪更能激勵員工的方法是什麼?
◎ 社交暗示的影響力有多大?一場辯論會的觀眾笑聲,扭轉了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 如何解讀他人的心思和行為、與他人合作,我們到底怎麼辦到的?

你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
都深受社交天性影響!
沒有社交天性,人類世界將就此停轉。

著名心理學家馬修‧利伯曼,結合神經科學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人類行為,探索大腦對於人際社會如何反應,有了驚人發現──「比起金錢與其他外在獎勵,我們天生更渴望與他人連結,且終生受此動機驅動。」

他將在本書告訴你,如果我們能更具社會性,對社會腦有更多了解,以此為基準,稍稍調整制度與自己的目標,生活將更聰明、更快樂,也更有生產力。《社交天性》依序詳述社會腦的三大適應,了解這些心理機制如何驅動我們的行為、理解他人的思想,對於改善個人與團體生活至關重要。本書將闡明社交天性的神經機制,以及如果對社交天性有更精準的理解,將能大大改善你的生活與社交幸福感!

【我們天生愛社交】
是大腦設計的特點,是我們得以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物種的核心。
在十歲之前,大腦就已投入超過10000個小時,
隨時準備讓我們成為人際互動的社交專家。


▲社交天性適應之一:連結
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會感到孤獨、痛苦?需要獲得情感支持?

連結──是我們渴求人際社交的欲望,感受痛苦與快樂的能力。這是社交天性三大適應的基礎。當社交連結有所威脅時,大腦會感受到與生理疼痛一樣的痛苦。因此我們難以忍受與摯愛之人分離、遭受同儕排擠、不被他人認同,處於社會痛苦時,甚至無法思考其他事。這並非偶然。而是為了讓人類終生受社會連結的本能所驅動,引導我們與社會建立更緊密地連結,確保生存。

。心痛的感覺比想像更真實
。人類天生是超級合作者
。大腦對他人的幸福感覺靈敏
。助人的社會獎賞所帶來的愉悅,甚至大於自私自利的歡喜

▲社交天性適應之二:心智解讀
試試看,過一天完全無法理解他人心思與情緒的日子。你辦得到嗎?

心智解讀──使我們能理解他人的行動與思想,有同理心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為了加強保持聯繫與策略性互動的能力、我們建立團體,執行各種構想,並預測身邊人的需求和渴望,讓團體能順暢運作、與身邊的人建立親密連結。心智化系統的運作超乎我們所知。

。日常讀心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只有人類活在「有意義」的世界
。鏡像神經元──模仿,是人類文明的巨大推手
。同理心──為什麼我感受得到別人的痛苦?

▲社交天性適應之三:和諧
你確實擁有獨一無二的「自我意識」嗎?

和諧──是不斷了解自我、調整自我、讓自我更快地融入這個社會,並與整個社會的信念與價值觀盡量達成一致,確保我們被社會接受。和諧,能讓團體信念及價值影響我們的神經適應,把我們推向更接近相互依賴的社會生活。事實是,我們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麼獨一無二。

。我們天生容易受他人影響
。無形的心智圓形監獄,使我們願意乖乖照規矩行事。
。理想的自我目標到底是什麼?這一切有利於誰?──社會(確保多數人的和諧)

在探討過這些神經網路如何形成社會心智後,利伯曼將轉向科學發現最關切的重要問題:那又如何?我們如何利用自己所學,以有意義的方式改善世界?如何在企業、學校教育、個人生活落實社交腦的知識,為你的生活帶來最大的快樂與幸福?他將告訴你,展望社交天性的未來,猶如科幻電影般的令人振奮!
  • 序言 社交天性—重新認識自我與這個世界
  • PART1 我們天生愛社交
    • 第一章 我們是誰?
      • 一群人的笑聲,扭轉了總統大選的結果
      • 大腦的社交神經網路
      • 響應社交天性—更聰明、更快樂,也更有生產力
      • 走進腦科學的美麗境界
    • 第二章 大腦的熱情
      • 大腦無所事事的時候
      • 太酷了!「什麼都不做」的預設網路
      • 大腦投入一萬個小時成為社交專家
      • 95%的人有朋友,是偶然嗎?
      • 人類的腦化程度是動物界的重量級冠軍
      • 大腦超大的能量消耗
      • 社會腦假設,更大的腦有利於生存
      • 恰如其分的團體
  • PART2 社交天性適應之一:連結
    • 第三章 心痛比想像更真實
      • 帶著大腦袋出生
      • 翻轉馬斯洛
      •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痛苦?
      • 尋找社會痛苦的基礎
      • 小猴子愛鐵絲媽媽,還是布媽媽?
      • 痛苦不適感的起源
      • 前扣帶皮質與依附行為
      • 虛擬擲球—終於「看見」社會痛苦了!
      • 背側前扣帶皮質究竟有何用處?
      • 大腦的警報系統:認知與情緒
      • 難過就吃兩片阿斯匹靈吧
      • 霸凌與社會排斥
    • 第四章 公平的滋味就像巧克力
      • 此刻,你們真的喜歡我
      • 五花八門的獎賞
      • 人類是超級合作者
      • 自私自利才是理性的?
      • 利他行為的溫暖光輝
      • 社會獎賞為何令人滿意?
      • 我們為什麼不知道?
      • 終生的痛苦與快樂
  • PART3 社交天性適應之二:心智解讀
    • 第五章 心靈魔術的祕密
      • 日常讀心術
      • 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 一般智力系統
      • 社會智力系統
      • 預設心智化,大腦最常做的事
      • 輸贏都在社會性思考
      • 資訊DJ,來點有趣的東西吧!
      • 熟練未必能生巧
      • 心智化的奇蹟
    • 第六章 魔鏡啊,魔鏡!神奇的心智旅程
      • 有樣學樣的猴子
      • 模仿是人類文明的巨大推手
      • 神奇的讀心裝置
      • 鏡子的裂痕
      • 你的意圖是什麼?
      • 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
      • 只有我們活在「有意義」的世界
    • 第七章 感同身受,同理心的高峰與低谷
      • 我感受得到你的痛苦
      • 我想當個好人:促成照護與利他行為
      • 無私無懼,無比快樂的關鍵節點
      • 社會邊緣人
      • 自閉症與心智理論缺失
      • 何者為因,何者為果?
      • 破鏡假說
      • 強烈世界假說,當一切感受超越極限……
      • 社會心智的完美風暴
  • PART4 社交天性適應之三:和諧
    • 第八章 暗渡陳倉的自我
      • 鏡子裡的我
      • 神經二元論,相互分離的心靈與身體
      • 只有人類擁有「自我」嗎?
      • 你的自我不是你的自我
      • 從你的眼中觀看
      • 我們天生容易受他人影響
      • 大腦能預測廣告的成功率
      • 我們最終擁抱的自我認同
    • 第九章 包羅萬象的自我控制
      • 再忍耐一下!棉花糖實驗
      • 美好人生的關鍵
      • 大腦的煞車系統
      • 總之,保持冷靜
      • 情緒標籤化
      • 如果你被外星人綁架……
      • 努力自我控制,誰受益?
      • 誰掌控了我們的自我控制?
      • 心智的圓形監獄
      • 自我的目標?
      • 造就人類幸福的社會腦
  • PART5 更聰明、更快樂、更有生產力的人生
    • 第十章 帶著社會腦生活
      • 快樂的代價
      • 金錢帶來更好的生活?
      • 逐漸消失的社交連結
      • 為什麼社交圈愈來愈小?
      • 從社區公寓創造社會聯繫
      • 善用社交點心與替代品
    • 第十一章 打造無懈可擊的團隊與企業
      • 除了加薪,還能如何激勵員工?
      • 有機會「給予」的員工,愈投入工作
      • 創造更好的主管
      • 提升領導戰力的催化劑
      • 這個領導特質讓團隊更強大
    • 第十二章 開發社會腦,高效提升學習動機
      • 學生的歸屬感,重要嗎?
      • 霸凌與課業表現的關聯
      • 建立連結,就能提升學習成績?
      • 教育是場戰役
      • 心智化教室的優勢
      • 文科學習法:大腦渴望故事
      • 理科學習法:教學相長
      • 幫助孩子認識社交天性
      • 社會腦的練習課
  • 結語 展望社交天性的未來,如科幻電影般的令人振奮
  • 致謝
  • 參考資料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