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糖尿病無法根治,只能一輩子吃藥控制?
跟著日本糖尿病名醫這樣做,全員斷開胰島素注射,脫離率100%!
來自臨床診間第二型糖尿病患的驚人實證:
「半年後,糖化血色素就從11.2%下降至6.0%!」
「糖尿病史長達25年的患者,半年內就停止施打胰島素。」
「原本每天施打97單位胰島素,現已斷開注射,還成功減重14公斤!」
本書作者水野醫師從事糖尿病臨床門診已十多年,
儘管身為醫生,他本身卻因肥胖所苦,
中年發福的肚腩,比當時懷孕的妻子還要大。
甚至罹患了比脂肪肝還難纏的「非酒精性脂性肝炎」,
更不幸的是,他還是具有家族病史的糖尿病預備軍。
糖尿病是許多疾病的根源,除了嚴重時必須洗腎(血液透析)之外,
還有可能引起眼底出血、失明、手腳壞死(須截肢)。
這些患者剛開始不過是健康檢查出現紅字,
被醫師告知:「你的血糖值有點偏高喔。」
卻在不知不覺當中,任由病況惡化至必須日日施打胰島素的地步。
水野醫師迄今已經遇過太多這樣的病例,不禁感嘆:
「一般的傳統治療,也許根本無法有效控制糖尿病。」
他的主張是:
血糖值居高不下時,妥善服藥、實施注射的確是救命手段,
但設法使身體自然且經常性地維持胰島素的「基礎分泌」,
同時調整飲食習慣,從源頭避免病情惡化,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少吃點藥(包括內服、注射),血糖照樣穩妥當?
除了實施醫學界最新的「零胰島素療法」外,
作者更獨創「蛋白脂質飲食法」,從減少攝取高升糖指數食物做起,
不必餓肚子、三餐營養不漏接,任何人都能隨時在家操作,
不但有效降低血糖,還能擊退脂肪肝、身體變輕盈、精神更飽滿!
◎越想維持血糖穩定,越該逐步減少用藥及胰島素注射量:
•施打胰島素後引發的低血糖症狀,最要命!
人體自行分泌的胰島素,可使血糖降低至恆定值。
但自外部注射的胰島素,會在其反應期間持續降低血糖,
若不注意,便會引發低於標準的「低血糖症狀」。
出現強烈空腹感、冒冷汗、臉色青白、心悸等症狀,
進而失去意識或引發痙攣,嚴重時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高胰島素」,比「高血糖」還要危險:
當你因為服藥或注射,導致體內胰島素過高,
雖然降低了血糖值,卻同時置身於更多致命疾病的風險中。
例如糖尿病腎病(嚴重時需長期洗腎)、
網膜症(眼底出血,嚴重時甚至失明)等。
•有別於「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主流療法,本書提倡「零胰島素」治療
――減少胰島素分泌量,就能避免各種糖尿病併發症。怎麼做?
◎控制血糖值,為何調整飲食的效果比服藥更好?
•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醫界普遍認為是「過度攝取糖質」:
由此看來,從飲食方面控制血糖,
除了能避免藥物副作用外,從源頭防範,更是最佳治本之道。
•醣類雖然是人體必需,吃太多仍會危害健康:
體內糖質過剩,將阻礙脂肪燃燒,進而造成肥胖→肝炎→肝硬化。
除此之外,腦筋變鈍、慢性疲勞、結締組織疾病、
動脈硬化症、失智症……都和吃太多醣有關。
◎少吃點藥,照樣有效降血糖的飲食提案:
•越早開始限醣,糖尿病的改善效果就越顯著:
除了白飯、麵包、麵條這些直接提升血糖值的醣類食物外,
還有哪些營養素會使血糖「間接」上升?
此外,限醣之前,先補鐵,效果及續航力會更明顯,為什麼?
•糖尿病不能吃太多醣,那我該吃什麼?
水野醫師獨創蛋白脂質飲食:醣類10%、蛋白質40%、脂質50%,
顛覆一般「均衡飲食」(醣類60%、蛋白質20%、脂質20%)觀念。
最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是什麼?答案是雞蛋,其次則為肉類和魚。
植物性蛋白(如豆腐)儘管有助瘦身,卻容易熱量不足,怎麼補救?
•各種常見食物和調味料的糖質含量有多少?你知道嗎?
一碗白飯和一球烏龍麵,誰的含糖量較多?
一大匙味噌的糖質量,竟比一大匙番茄醬還要高?
本書整理了完整圖表,一目了然超清楚。
•展開蛋白脂質飲食後,身體會出現哪些變化?
除了血糖明顯下降外,你會更不容易疲勞,每天處於最佳狀態。
還能改善頭痛、有效降血壓、瘦身、預防失智、減少罹癌風險。
最新研究更顯示,斷開胰島素注射後,女性更容易受孕、順產。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關於限醣飲食的對症治療Q&A:
•任何人都可以限制醣類攝取嗎?
•限制醣類攝取,會引起倦怠、暈眩嗎?
•為什麼我明明沒攝取糖質,血糖值卻未見下降?
•限醣飲食對第一型糖尿病也有效嗎?
•我不吃糖,那可以吃人工甜味劑嗎?
除了各種可供實際操作的飲食提案之外,
本書還收錄醫界最新糖尿病診治情報、成功病例分享,
所有為了血糖值苦惱的人,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解答。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6年11月的統計資料,
全球糖尿病患者自1980年的1.08億攀升至4.22億,
預估到了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達到6.4億人。
而在臺灣,衛生福利的資料顯示:
2005~2015年間,全臺糖尿病患人數新增了75萬名。
目前臺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
相當於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
患病人數更以每年2萬5000名左右的速度持續增加。
此外,2018年臺灣十大死因,第五名正是糖尿病。
近年來,過去許多關於營養的常識不斷出現顛覆與反轉。
例如,長年來被當成壞蛋的「膽固醇」,其來源只有三成與飲食有關。
因此,早在2015年,「膽固醇值」便從相關飲食攝取標準中被剔除。
時至今日,關於醣類(碳水化合物)方面的常識同樣掀起波瀾。
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已在2013年的指南中指出:「限醣飲食是糖尿病治療的選項之一。」
全球最具權威的《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雜誌,
也在2017年發表論文:「攝取碳水化合物,將提高死亡風險。」
臺灣衛福部也已於2018年頒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手冊》,
制定每日的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
對此,水野醫師指出:
「限醣飲食不是趕流行的短暫風潮,
也不單單只為了瘦身美容,
而是能讓每個現代人都能自然恢復健康的方法。」
本書結合了他十多年來的臨床門診經驗,
並獨創水野式「蛋白脂質飲食法」(就連他自己也是受惠者),
現在就跟著他,一起少吃點藥,血糖值照樣穩妥當。
跟著日本糖尿病名醫這樣做,全員斷開胰島素注射,脫離率100%!
來自臨床診間第二型糖尿病患的驚人實證:
「半年後,糖化血色素就從11.2%下降至6.0%!」
「糖尿病史長達25年的患者,半年內就停止施打胰島素。」
「原本每天施打97單位胰島素,現已斷開注射,還成功減重14公斤!」
本書作者水野醫師從事糖尿病臨床門診已十多年,
儘管身為醫生,他本身卻因肥胖所苦,
中年發福的肚腩,比當時懷孕的妻子還要大。
甚至罹患了比脂肪肝還難纏的「非酒精性脂性肝炎」,
更不幸的是,他還是具有家族病史的糖尿病預備軍。
糖尿病是許多疾病的根源,除了嚴重時必須洗腎(血液透析)之外,
還有可能引起眼底出血、失明、手腳壞死(須截肢)。
這些患者剛開始不過是健康檢查出現紅字,
被醫師告知:「你的血糖值有點偏高喔。」
卻在不知不覺當中,任由病況惡化至必須日日施打胰島素的地步。
水野醫師迄今已經遇過太多這樣的病例,不禁感嘆:
「一般的傳統治療,也許根本無法有效控制糖尿病。」
他的主張是:
血糖值居高不下時,妥善服藥、實施注射的確是救命手段,
但設法使身體自然且經常性地維持胰島素的「基礎分泌」,
同時調整飲食習慣,從源頭避免病情惡化,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少吃點藥(包括內服、注射),血糖照樣穩妥當?
除了實施醫學界最新的「零胰島素療法」外,
作者更獨創「蛋白脂質飲食法」,從減少攝取高升糖指數食物做起,
不必餓肚子、三餐營養不漏接,任何人都能隨時在家操作,
不但有效降低血糖,還能擊退脂肪肝、身體變輕盈、精神更飽滿!
◎越想維持血糖穩定,越該逐步減少用藥及胰島素注射量:
•施打胰島素後引發的低血糖症狀,最要命!
人體自行分泌的胰島素,可使血糖降低至恆定值。
但自外部注射的胰島素,會在其反應期間持續降低血糖,
若不注意,便會引發低於標準的「低血糖症狀」。
出現強烈空腹感、冒冷汗、臉色青白、心悸等症狀,
進而失去意識或引發痙攣,嚴重時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高胰島素」,比「高血糖」還要危險:
當你因為服藥或注射,導致體內胰島素過高,
雖然降低了血糖值,卻同時置身於更多致命疾病的風險中。
例如糖尿病腎病(嚴重時需長期洗腎)、
網膜症(眼底出血,嚴重時甚至失明)等。
•有別於「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主流療法,本書提倡「零胰島素」治療
――減少胰島素分泌量,就能避免各種糖尿病併發症。怎麼做?
◎控制血糖值,為何調整飲食的效果比服藥更好?
•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醫界普遍認為是「過度攝取糖質」:
由此看來,從飲食方面控制血糖,
除了能避免藥物副作用外,從源頭防範,更是最佳治本之道。
•醣類雖然是人體必需,吃太多仍會危害健康:
體內糖質過剩,將阻礙脂肪燃燒,進而造成肥胖→肝炎→肝硬化。
除此之外,腦筋變鈍、慢性疲勞、結締組織疾病、
動脈硬化症、失智症……都和吃太多醣有關。
◎少吃點藥,照樣有效降血糖的飲食提案:
•越早開始限醣,糖尿病的改善效果就越顯著:
除了白飯、麵包、麵條這些直接提升血糖值的醣類食物外,
還有哪些營養素會使血糖「間接」上升?
此外,限醣之前,先補鐵,效果及續航力會更明顯,為什麼?
•糖尿病不能吃太多醣,那我該吃什麼?
水野醫師獨創蛋白脂質飲食:醣類10%、蛋白質40%、脂質50%,
顛覆一般「均衡飲食」(醣類60%、蛋白質20%、脂質20%)觀念。
最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是什麼?答案是雞蛋,其次則為肉類和魚。
植物性蛋白(如豆腐)儘管有助瘦身,卻容易熱量不足,怎麼補救?
•各種常見食物和調味料的糖質含量有多少?你知道嗎?
一碗白飯和一球烏龍麵,誰的含糖量較多?
一大匙味噌的糖質量,竟比一大匙番茄醬還要高?
本書整理了完整圖表,一目了然超清楚。
•展開蛋白脂質飲食後,身體會出現哪些變化?
除了血糖明顯下降外,你會更不容易疲勞,每天處於最佳狀態。
還能改善頭痛、有效降血壓、瘦身、預防失智、減少罹癌風險。
最新研究更顯示,斷開胰島素注射後,女性更容易受孕、順產。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關於限醣飲食的對症治療Q&A:
•任何人都可以限制醣類攝取嗎?
•限制醣類攝取,會引起倦怠、暈眩嗎?
•為什麼我明明沒攝取糖質,血糖值卻未見下降?
•限醣飲食對第一型糖尿病也有效嗎?
•我不吃糖,那可以吃人工甜味劑嗎?
除了各種可供實際操作的飲食提案之外,
本書還收錄醫界最新糖尿病診治情報、成功病例分享,
所有為了血糖值苦惱的人,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解答。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6年11月的統計資料,
全球糖尿病患者自1980年的1.08億攀升至4.22億,
預估到了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達到6.4億人。
而在臺灣,衛生福利的資料顯示:
2005~2015年間,全臺糖尿病患人數新增了75萬名。
目前臺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
相當於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
患病人數更以每年2萬5000名左右的速度持續增加。
此外,2018年臺灣十大死因,第五名正是糖尿病。
近年來,過去許多關於營養的常識不斷出現顛覆與反轉。
例如,長年來被當成壞蛋的「膽固醇」,其來源只有三成與飲食有關。
因此,早在2015年,「膽固醇值」便從相關飲食攝取標準中被剔除。
時至今日,關於醣類(碳水化合物)方面的常識同樣掀起波瀾。
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已在2013年的指南中指出:「限醣飲食是糖尿病治療的選項之一。」
全球最具權威的《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雜誌,
也在2017年發表論文:「攝取碳水化合物,將提高死亡風險。」
臺灣衛福部也已於2018年頒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手冊》,
制定每日的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
對此,水野醫師指出:
「限醣飲食不是趕流行的短暫風潮,
也不單單只為了瘦身美容,
而是能讓每個現代人都能自然恢復健康的方法。」
本書結合了他十多年來的臨床門診經驗,
並獨創水野式「蛋白脂質飲食法」(就連他自己也是受惠者),
現在就跟著他,一起少吃點藥,血糖值照樣穩妥當。
- 推薦序 當傳統治療不見成效,你該限醣、運動,然後少吃點藥/曾文智
- 前言 斷開胰島素注射,脫離率一○○%
-
第一章 關於糖尿病,你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
各大醫院糖尿病患,全員逃走中
-
國家級治療方針下,糖尿病預備軍仍高達兩千萬人
-
過去治療糖尿病的「常識」,早就落伍了
-
食物卡路里怎麼算? 氧氣燃燒和體內消化完全無關
-
所謂「飲食均衡」,其實毫無根據?
-
先要你多吃澱粉,之後再打胰島素,不是超矛盾嗎?
-
糖質攝取過量,胰臟第一個遭殃
-
施打胰島素引發的「低血糖症狀」,最要命
-
胰島素異常的三大慢性風險:肥胖、失智、癌症
-
血糖值之所以居高不下,只和糖質攝取過量有關
-
藥物治療期間也可以限醣嗎? 先問你的主治醫師
-
還有哪些營養素會「間接」提升血糖值?
-
人們敬而遠之的脂質,其實是改善糖尿病的關鍵
-
高胰島素易引發併發症,試試「零胰島素療法」
-
糖質成癮不是你的錯,背後都有原因的
-
斷不開糖質依賴? 因為你缺鐵
-
為何貧血的女性大多是甜食主義者?
-
什麼是「精神性糖質成癮」?
-
少吃點藥之後,糖尿病況迅速好轉的患者案例
-
案例一 單靠飲食調整便有效改善糖尿病況
-
案例二 成功預防糖尿病從第二型惡化至第一型
-
案例三 改變傳統醫療方針,兩個月停止胰島素施打
-
案例四 第二型糖尿病史長達二十五年,半年就好轉
-
案例五 減重十四公斤,零胰島素療法最驚人的案例
-
-
-
第二章 醣類雖然是人體必需,吃太多仍會危害身體
-
你不知道的醣類真面目
-
糖尿病的主因當然就是糖質吃太多
-
專吃精製糖質,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就會不足
-
缺鐵,不分男女老幼的大問題
-
只有動物性蛋白質才有助肌肉重建
-
肥胖→肝炎→肝硬化
-
體內糖質過剩,將導致脂肪難以燃燒
-
三餐都吃醣,血糖陡升又驟降,對腦子不好
-
慢性疲勞、結締組織疾病,也和糖質脫不了關係
-
吃糖會蛀牙,那甜味劑呢?
-
糖質導致動脈硬化的兩大原因
-
糖質提高失智症風險
-
糖質提高罹癌風險
-
「高胰島素」,比「高血糖」更可怕
-
-
第三章 展開限醣飲食後,身體會出現哪些改變?
-
不容易疲勞、每天都是最佳狀態
-
血糖值下降
-
減重、變瘦、更苗條
-
改善高血壓
-
頭腦更清晰
-
預防失智、抑制失智症惡化
-
降低罹癌風險
-
女性更容易受孕
-
完全不投以胰島素,仍順利生產
-
改善陳年頭痛
-
-
第四章 少吃點藥,血糖值照樣穩妥當的十八個訣竅
-
1 在有經驗的醫囑下實施限醣飲食
-
2 減少糖質攝取前,先補足鐵質和蛋白質
-
3 糖質攝取必須維持在每餐二十公克以下
-
4 把常吃食物的糖質量記在腦子裡
-
5 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主食減少法
-
6 多吃蛋白質和脂質,別在意卡路里
-
7 少吃澱粉,把蛋白質當主食
-
8 充分攝取優質的脂質
-
9 靠椰子油打造酮體體質
-
10 小心潛藏在蔬菜裡的意外伏兵
-
11 留意部分高糖質的調味料
-
12 從食品營養成分標示確認糖質量
-
13 不買、不喝清涼飲料水
-
14 甜食主義、麵包族、麵食愛好者,有低糖產品可選
-
15 肥胖者多攝取鐵質,有助擺脫糖質成癮
-
16 體型纖瘦者,逐步增加蛋白質和脂質攝取量
-
17 懷孕前就先限醣,可降低妊娠糖尿病或剖腹產風險
-
18 老年人限醣,以多吃蛋白質為主
-
-
第五章 水野醫師來解答,關於限醣飲食的Q&A
-
Q1 限制醣類攝取,會引起倦怠、暈眩嗎?
-
Q2 我不吃糖,那可以吃人工甜味劑嗎?
-
Q3 開始實施限醣飲食後,產生便祕現象,怎麼辦?
-
Q4 為什麼我明明沒攝取糖質,血糖值卻未見下降?
-
Q5 任何人都可以限制醣類攝取嗎?
-
Q6 限醣飲食對第一型糖尿病也有效嗎?
-
Q7 實施限醣飲食及零胰島素療法,有什麼潛在風險?
-
- 參考文獻
- 結語 限醣不是趕流行,而是恢復健康自然之道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