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在傳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下,學科補習因為普遍被普羅大眾認為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所以向來備受關注。學科補習是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經驗。過去,純粹為了升學;現在,目的更多。或許提高學習成就仍是學生學科補習的主要目的,但不可諱言的,學生上補習班的年齡層正不斷地向上延伸與向下蔓延,補習班的教學內容也日益多元化。
在臺灣,根據教育部委託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資料顯示,在各級學校的生員數大幅減少的情形下,學科補習的需求量應該會隨之下降,但學科補習班數量在近十年卻還是逆向地緩慢成長,這反而更顯驚人。
既然學科補習得到大多數家長和學生普遍的認同與採用,那麼學科補習是否能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證明有效?這是本書最關注的問題,本書共收錄了11篇實證研究,每篇研究在學科補習效益這個主題都有其研究發現,藉由本書對於這些研究發現的彙整,應該可以回答學科補習是否有效的問題,也讓讀者對於學科補習的效益有更深入的認知。
本書特色
本書以:1.Coleman(1988)提出的「家庭教育資源理論」;2.Carroll(1963, 1989)提出的「學校學習的模式」(model of school learning);3.Entwisle、Alexander及Olson(1997)提出的「水龍頭理論」(the faucet theory)來解釋學科補習效益的理論基礎,並說明學科補習研究的重要性。
在臺灣,根據教育部委託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資料顯示,在各級學校的生員數大幅減少的情形下,學科補習的需求量應該會隨之下降,但學科補習班數量在近十年卻還是逆向地緩慢成長,這反而更顯驚人。
既然學科補習得到大多數家長和學生普遍的認同與採用,那麼學科補習是否能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證明有效?這是本書最關注的問題,本書共收錄了11篇實證研究,每篇研究在學科補習效益這個主題都有其研究發現,藉由本書對於這些研究發現的彙整,應該可以回答學科補習是否有效的問題,也讓讀者對於學科補習的效益有更深入的認知。
本書特色
本書以:1.Coleman(1988)提出的「家庭教育資源理論」;2.Carroll(1963, 1989)提出的「學校學習的模式」(model of school learning);3.Entwisle、Alexander及Olson(1997)提出的「水龍頭理論」(the faucet theory)來解釋學科補習效益的理論基礎,並說明學科補習研究的重要性。
-
Ch. 1 導論.陳俊瑋
-
壹、學科補習研究的重要性
-
貳、學科補習效益的理論基礎
-
參、各章研究目的與資料處理
-
肆、各章資料來源
-
伍、各章變項測量
-
-
Ch. 2 補習有助於升學嗎?分析補習、多元入學與教育取得間的關係.李敦義
-
壹、緒論
-
貳、文獻探討
-
參、研究方法
-
肆、資料分析
-
伍、結論與建議
-
-
Ch. 3 補習在臺灣的變遷、效能與階層化.劉正
-
壹、前言
-
貳、文獻回顧:補習需求的形成
-
參、補習班的變遷與發展
-
肆、補習的效能與階層化
-
伍、結論與討論
-
附錄
-
-
Ch. 4 臺灣高中生參加補習之效益分析.林大森、陳憶芬
-
壹、前言
-
貳、臺灣補習現況以及相關研究
-
參、研究設計
-
肆、個人背景與補習參與
-
伍、補習參與對考取大學之分析
-
陸、結論與建議
-
-
Ch. 5 補習數學有用嗎?一個「反事實」的分析.關秉寅、李敦義
-
壹、前言
-
貳、文獻探討
-
參、研究方法
-
肆、研究發現
-
伍、結論與討論
-
附錄
-
-
Ch. 6 家長教育程度與科學成就之關係:文化資本、補習時間與學習興趣為中介的分析.張芳全
-
壹、緒論
-
貳、文獻探討
-
參、研究設計與實施
-
肆、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伍、結論與建議
-
附錄
-
-
Ch. 7 國中生數學補的愈久,數學成就愈好嗎?傾向分數配對法的分析.關秉寅、李敦義
-
壹、前言
-
貳、文獻探討
-
參、研究設計
-
肆、研究發現
-
伍、結論與討論
-
-
Ch. 8 高中學生參加補習的情境決定因素及對學業成績的影響.許崇憲
-
壹、緒論
-
貳、文獻探討
-
參、研究方法
-
肆、研究結果
-
伍、整體討論
-
-
Ch. 9 補習對考大學真的有用嗎?.銀慶貞、陶宏麟、洪嘉瑜
-
壹、前言
-
貳、文獻回顧
-
參、實證模式
-
肆、資料來源與變項說明
-
伍、實證結果
-
陸、結論
-
附錄
-
-
Ch. 10 補習效益的再探討:以技職體系為例.林大森
-
壹、緒論
-
貳、文獻探討
-
參、研究設計
-
肆、結果與討論
-
伍、結論與建議
-
-
Ch. 11 同儕補習風氣對國中生學習成就之影響.關秉寅
-
壹、前言
-
貳、國內外相關文獻回顧
-
參、研究方法
-
肆、研究發現
-
伍、結論與討論
-
-
Ch. 12 臺灣學生數學課後學習活動與數學學習成就的關係:TIMSS 2003 年資料的分析.陳俊瑋
-
壹、緒論
-
貳、研究設計與實施
-
參、研究結果與討論
-
肆、結論與建議
-
-
Ch. 13 總結.陳俊瑋
-
壹、學科補習效益的研究發現
-
貳、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