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是青年建築學研究者蒲肖依的第一部著作,作者在耶魯大學建築系攻讀研究生期間,歷時半年,踏訪了西北窯洞、閩南客家土樓、山西晉商大院、徽派民居、苗族吊腳樓、北京四合院等典型中國傳統民居,終成此作。在本書,作者用豐富的圖片和內容展現了中國多樣化地理和人文環境下的民居形態,並以物質性、知識性、社會性“三性耦合”作為理論框架,來解析中國民居的歷史緣起、文化意蘊和滄桑變遷。
- 推薦序
- 自序
-
第一章 中國建築:三性耦合論
-
“三性耦合論”的來源
-
建築的物質性
-
建築的社會性
-
建築的知識性
-
三性耦合的建築學意義
-
-
第二章 天然造化凝哲思—窰居春秋
-
人與天調 自然造化
-
塤、皮影戲與窰洞
-
窰居千載 洞開百態
-
窰洞的修建和裝飾
-
大地的啟示
-
觸摸心靈的建築
-
減法減災的建築
-
人類共同的建築
-
仿生的建築
-
窰洞的改良與新生
-
路易斯.康與老子的對話
-
-
第三章 千呼萬喚雲深處—畫屏土樓
-
客家人的土樓
-
取法自然 因地制宜
-
沒有規劃師的建築傑作
-
共有制的烏托邦
-
土樓在現代社會中的運用
-
-
第四章 人間正道見精微—滄桑晉院
-
從窰洞到磚瓦四合院
-
貨幣革命與大院興衰
-
步移景異 情隨境遷
-
喬家精巧,王家雄闊,常家儒雅
-
禮與秩序
-
商與儒
-
玄學與風水
-
書法與建築
-
-
第五章 山水江南有無中—詩意徽宅
-
山水環抱的生態空間
-
宗族聚落的規劃之美
-
儒風道格 雅樸空靈
-
徽商:商而兼士,賈而好儒
-
朱熹故里,教化興盛
-
天井文化的內涵
-
天井的模糊性與通透性
-
-
第六章 重巒疊嶂起飛簷—西江苗寨
-
源於巢居
-
崇尚“萬物皆有靈”的民族
-
苗家住居的人體美學
-
從環境中生出的有機建築
-
底層架空與灰空間利用
-
三重空間的文化意義
-
-
第七章 方圓空間藏文脈—四合乾坤
-
閱盡滄桑八百年
-
大門與胡同的對話
-
合院空間在其他文化中的體現
-
尋美四合院
-
名人府邸探幽
-
隱身四合院 悠然成一統
-
保護北京的符號
-
- 第八章 沒有結束的結束語
- 後記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