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精神疾病製造商:資本社會如何剝奪你的快樂?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7952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14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二○二○年,憂鬱症將成為最主要的精神障礙
全球受憂鬱症所苦的人口已上升到三點五億!

是誰讓我們墜入痛苦深淵?

心衛工作者必讀的啟蒙之作,
拆解精神痛苦的社會根源


「罷工糾察線不見了,全都變成勞工額頭上的皺紋。」

在心理疾病高度汙名化的時代,無論是職場、校園霸凌,或是工作身心創傷,我們幾乎都忘了致病的最大成分不是自己的大腦,而是社會。特別是社會貧富不均加大,有錢人不工作就可以累積財富,我們發現自己越工作越窮,最後身心俱疲。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臺灣在二○一七年中有將近二百六十四萬人曾因精神疾患相關困擾而尋求醫療協助,比起十年前的數據大約提增三成。

這是不斷提高生產率和盈利的必然結果。中國大陸富士康工廠的年輕工人自殺,世界各地的工人也在苛刻的勞動條件下掙扎求存。此外,若政府以撙節為名刪減社福預算,壓縮民眾的生存空間,孤獨和社會孤立蔓延,憂鬱症和焦慮症就更會攀升。從歷史上看,供水與汙水系統建立後,才能解決下階層的傳染病問題;同樣地,改善工作環境、增加照顧措施,也會有助於改變勞工的身心困境。

英國著名的社工系教授弗格森也是社會運動者,他嘗試著將一般人不易懂的社會主義、精神分析理論,套入現代人的生活困境,於是有了這本導讀的小書。近年來臺灣爭取勞動權益的訴求越來越頻繁,這時我們更需要充實相關的知識背景。他深入精神醫學內部,一路從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連恩的反精神醫學主張,梳理到晚近的批判精神醫學以及「倖存者運動」。透過此書我們才瞭解,與其找尋不明的大腦致病原因,瞭解社會運動以及提出倡議,也是健康的重要解方。
  • 推薦序 如何從政治解讀心理健康/黃涵榆
  • 推薦序 精神痛苦的社會根源/曾凡慈
  • 前言
  • 術語說明
  • 第一章 心理健康的危機
    • 第一節 導言
    • 第二節 資本主義與精神損害
    • 第三節 從馬克思主義的框架理解心理健康
      • 唯物主義方法
      • 歷史方法
      • 辯證方法
    • 第四節 本書的結構
  • 第二章 一切都在腦中?
    • 第一節 瘋癲的模式
    • 第二節 精神醫學的恐怖歷史
    • 第三節 納粹政權下的精神醫學
    • 第四節 從精神病院到《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 第五節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日常生活的醫療化
    • 第六節 心理健康的醫療模式,今日路在何方?
  • 第三章 「精神官能症與社會疾病」:馬克思主義與精神分析
    • 第一節 導言
    • 第二節 佛洛伊德:無意識與性慾
      • 無意識
      • 性慾
    • 第三節 佛洛伊德與布爾什維克
    • 第四節 德國:失敗的革命
    • 第五節 雅各.拉岡:法國的精神分析革命
    • 第六節 結論
  • 第四章 《以瘋為常》:反精神醫學的政治
    • 第一節 《分裂的自我》
    • 第二節 從《自我與他者》到《體驗的政治》
    • 第三節 評價連恩
    • 第四節 《精神病患的政治》
    • 第五節 「塞奇威克式」的心理健康政治
    • 第六節 結論
  • 第五章 「發生在你身上的不幸事情,令你發瘋」:精神醫學霸權的新挑戰
    • 第一節 導言
    • 第二節 挑戰主流典範
      • 創傷
      • 解離
      • 依附理論
    • 第三節 評價新典範
    • 第四節 心理健康服務使用者運動:「我們沒參與的決定,就與我們無關」
    • 第五節 心理健康的政治:張力與團結
  • 第六章 奪回掌控權:異化與心理健康
    • 第一節 異化與精神痛苦
    • 第二節 怎麼辦?
    • 第三節 結論:奪回掌控權
  • 附錄
    • 附錄一 訪談:馬克思主義與精神痛苦——宋治德/譯
    • 附錄二 重訪佛洛姆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思想之探討——伊恩‧弗格森 作/撰 陳宗延/譯 宋治德/校
    • 附錄三 繼承與創新:試論弗格森的激進社會工作理論——林致良/撰
    • 注釋
      • 本文
      • 附錄二
      • 附錄三
    • 參考文獻
      • 本文
      • 附錄二
      • 附錄三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