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8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獻給那些不曾被傾聽的聲音──冤案的雙方受害者
「我已經被關八年了,為的是我從未犯下的罪,上帝可以幫我作證。我每天都在承受痛楚,也很難接受自己現在的處境。沒有人理解,似乎也沒人在乎。我已經打這場仗打很久了,我的腦袋和心靈都已被烙下無法抹去的印痕。有許多次我希望自己從未來到這世上,因為我現在過的生活只有純粹的痛苦,我寧可死去、下地獄,也不要在此虛耗我剩餘的人生。」
「就算我用盡我剩下的生命來告訴你我有多抱歉,那也沒辦法表達我真正感覺的萬分之一。你會有原諒我的一天嗎?」
1984年的某個夏夜,年僅22歲的珍妮佛在自家床上熟睡時,遭到一名陌生黑人男子持刀挾持並加以性侵。她努力集中精神,將犯人的特徵烙印在腦海中,並設法成功逃脫。十一天後,在伯靈頓警局的拘留室裡,七名黑人男子列隊站在珍妮佛面前,而她告訴警方,羅納德.卡頓就是強暴她的犯人。
同樣年僅22歲的羅納德.卡頓,雖不斷堅稱自己清白無辜,但充滿瑕疵的指認程序與蒐證過程,以及偏頗的司法審判制度,仍在物證極度薄弱的情況下將其定罪。羅納德在險惡的監獄環境中掙扎求生,尋找與案件相關的蛛絲馬跡,並積極尋求上訴機會。然而,二次審判不僅未能還他清白,更以兩個無期徒刑再加上54年的有期徒刑,將羅納德再度打入深淵。
1994年,辛普森案讓DNA鑑定技術聲名大噪,羅納德請求律師協助聲請DNA鑑定,藉此證明了他的清白。遭無辜關押將近十一年後,羅納德終於獲釋。
羅納德並非真兇的事實,令珍妮佛震驚不已,她被罪惡感與可能遭到報復的恐懼日夜折磨。在羅納德出獄兩年後,珍妮佛終於鼓起勇氣與羅納德相見……。
本書是由珍妮佛和羅納德的記憶發展而成,並輔以筆記、信件和其他個人文件等資料。珍妮佛和羅納德透過親筆文字抽絲剝繭,細膩呈現出他們所遭遇的悲劇,挑戰我們對「記憶」和「評斷」的理解,同時也展現出寬恕的力量。
本書網站:www.pickingcottonbook.com
媒體推薦
「珍妮佛.湯姆森和羅納德.卡頓在本書中以第一人稱敘事。他們的故事引人入勝且不同凡響。」──《聖彼得堡時報》
「即使是最憤世嫉俗的讀者,也會為卡頓的堅毅和優雅動容。」──《華盛頓郵報》
「《認錯》是今年絕對不容錯過的非小說類書籍。它與小說一般扣人心弦,書中所揭開的真相會使人潸然淚下。」──《路易斯維爾信使日報》
「即使當中不乏許多傷痛,《認錯》終究是個振奮人心,並賦予人們希望的故事。」──《夏洛特觀察者報》
專文推薦
張娟芬(作家)
陳怡成(律師/修復式司法促進者)
趙儀珊教授(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葉建廷(律師/台灣冤獄平反協會理事長)
  • 推薦序一 性侵冤案的情緒政治(張娟芬)
  • 推薦序二 修復,從生命的陰暗處走出來(陳怡成律師)
  • 推薦序三 記憶與自由一樣纖弱(趙儀珊教授)
  • 推薦序四 寬恕與修復:讓自己更自由(葉建廷律師)
  • 第一部 珍妮佛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二部 羅納德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三部 珍妮佛和羅納德
    • 第十一章 珍妮佛
    • 第十二章 羅納德
    • 第十三章 珍妮佛
    • 第十四章 羅納德
    • 第十五章 珍妮佛
    • 第十六章 羅納德
    • 第十七章 珍妮佛
    • 第十八章 羅納德
    • 第十九章 珍妮佛
  • 後記
  • 資料來源說明
  • 謝辭
  • 關於作者
  • 中文版跋
  • 譯者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