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性研究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17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7550430846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大国政策的改变可能成为国际金融风险的导火索
-
1.1.2 在国际风险传递渠道更为畅通的背景下,保持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成为宏观经济管理当局的重要指向
-
1.1.3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使我国政策调控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对外部经济冲击的敏感性提高
-
1.1.4 人民币的国际化使我国政策传导机制发生变化,货币监管的难度加大
-
1.1.5 “811”汇率改革后,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剧,政策选择更为艰难
-
1.1.6 利率调控仍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
1.1.7 中、美、日三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
1.3 本书的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
1.4 可能创新
-
-
2 相关理论和文献回顾
-
2.1 理论综述
-
2.1.1 利率决定理论
-
2.1.2 利率国内传导机制
-
2.1.3 利率国际传导机制
-
2.1.4 经济增长理论
-
2.1.5 利率影响经济的相关理论
-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内研究
-
2.2.2 国外研究
-
2.2.3 总结
-
-
-
3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国外传导机制及其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国际传导的基础模型
-
3.1.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3.1.2 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模型
-
-
3.2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国际传导的中介分析
-
3.2.1 汇率作为传导中介
-
3.2.2 利率作为传导中介
-
3.2.3 物价作为传导中介
-
-
3.3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国际传导的影响性分析
-
3.3.1 汇率作为中介时产生的影响
-
3.3.2 利率作为中介时产生的影响
-
3.3.3 物价作为中介时产生的影响
-
-
3.4 总结
-
-
4 中、美、日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
-
4.1 中、美、日经济波动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
4.1.1 已有研究总结
-
4.1.2 经济波动联系渠道理论分析
-
-
4.2 中、美、日经济波动相关性的静态分析
-
4.2.1 数据来源
-
4.2.2 相关分析
-
4.2.3 平稳性检验
-
4.2.4 因果检验
-
4.2.5 协整检验
-
4.2.6 结果分析
-
-
4.3 经济波动连接渠道分析
-
4.3.1 连接渠道的相关分析
-
4.3.2 连接渠道的计量模型分析
-
-
4.4 中、美、日经济波动相关性的动态分析
-
4.4.1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
4.4.2 方差分解
-
-
4.5 研究结论和建议
-
4.5.1 研究结论
-
4.5.2 建议
-
-
4.6 小结
-
-
5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对中日经济影响性分析
-
5.1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对中日经济影响的静态分析
-
5.1.1 变量选择和描述
-
5.1.2 模型建立
-
5.1.3 模型的实证分析
-
-
5.2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对中日经济影响的动态分析
-
5.2.1 脉冲响应
-
5.2.2 方差分解
-
-
5.3 小结
-
-
6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影响中日经济渠道的实证分析
-
6.1 汇率作为传导中介
-
6.1.1 中国的汇率渠道
-
6.1.2 日本的汇率渠道
-
6.1.3 中国和日本的汇率传递渠道的对比分析
-
-
6.2 利率作为传导中介
-
6.2.1 中国的利率渠道
-
6.2.2 日本的利率渠道
-
6.2.3 中国和日本利率传递渠道对比分析
-
-
6.3 物价作为传导中介
-
6.3.1 中国的物价渠道
-
6.3.2 日本的物价渠道
-
6.3.3 中国和日本物价传递渠道对比分析
-
-
6.4 利率、汇率和物价相互作用传递渠道分析
-
6.4.1 中国利率、汇率和物价交织传递渠道分析
-
6.4.2 日本利率、汇率和物价交织传递渠道分析
-
-
6.5 小结
-
-
7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影响的非对称性分析
-
7.1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的理论依据
-
7.1.1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的前提—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
7.1.2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的依据—最优货币区理论
-
7.1.3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的成因—货币政策国际传导机制理论
-
-
7.2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影响非对称性的原因分析
-
7.2.1 宏观原因
-
7.2.2 微观原因
-
-
7.3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影响非对称性的数据验证
-
7.3.1 变量的选择
-
7.3.2 模型的选择
-
7.3.3 数据来源和描述
-
7.3.4 实证过程
-
-
7.4 结论和建议
-
7.4.1 结论
-
7.4.2 建议
-
-
7.5 小结
-
-
8 结论和建议
-
8.1 结论
-
8.1.1 中国经济与美国、日本经济有很强的相关性和长期的均衡关系
-
8.1.2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对中日经济的影响方向一样,并且随着中国汇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对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更加敏感
-
8.1.3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传递渠道比日本更多
-
8.1.4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确实存在地区非对称性
-
-
8.2 建议
-
8.2.1 应加强金融监管,加快金融转型,抵御国际金融风险
-
8.2.2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扩大内需,以一带一路为机遇,扩大外需,抵御国际贸易风险
-
8.2.3 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联动机制,共同抵制国际负面冲击
-
8.2.4 促进利率和汇率的互动机制,减缓国际冲击
-
-
8.3 不足和展望
-
8.3.1 不足
-
8.3.2 展望
-
-
- 参考文献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