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結痂週記:八仙事件—他們的生命經驗,我們不該遺忘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7416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5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版稅全數捐贈予「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八仙事件三週年,我們要當一直記住的那個人

八個人的八仙,
用他們的「火」後人生,照亮社會不完美的制度暗影

2015年6月27日,臺灣發生史上最重大公安事件,
15名年輕生命離去,484名終生留下火吻痕跡。
本書記錄了8位八仙事件傷友為讓傷疤癒合,勇敢復健的1095天,
在面對社會眼光、家庭與自我的結痂過程中,努力回歸日常。

藉由他們的生命經驗,我們更該關注臺灣社會長久以來忽視的問題──
如何喚醒大眾的風險意識、檢視嚴峻的醫療勞動條件與公部門運作的匱乏?
面對燒燙傷患者的「顏面平權」,該怎麼了解他們的需求?
當我們捐出善款,社會的傷痕是否就能得到撫平?

每一個人都不是旁觀者,我們應該讓這起災難不會隨時間消逝在社會的記憶中,
與他們一起結痂,從癒合的傷疤中學習,
才有可能避免未來任何一場潛伏在制度暗影下的公共災難。

口述
林祺育、陳依欣、張承騏、楊芷凌、詹閎鈞、鄭?均、簡苑玲、羅雁婷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採訪團隊
特約記者
江佩津、朱麗禎、佐渡守、洪佳如、陳又津、章凱閎、黃奕瀠、劉惠敏
(依首字筆畫排序)

關於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過去追蹤採訪許多具有影響力的議題,製作系列報導,如針對食安風暴所推出的「飲食革命」;為消防人員勞動條件發聲的「守護消防員」;關注臺灣環境保育的「還我山河」;因應臺灣移工與新移民人數漸增,提醒臺灣社會尊重多元文化的「小心歧視」;以及偏鄉教育等議題,多次獲得新聞獎項肯定。
2015年夏天,願景工程希望能多方嘗試報導的各種可能組合與面向,於是邀請聯合報系的青年媒體人與策展人,組成「願景青年工作室」,更加豐富這時代新聞工作的樣貌。

  • 感動推薦
  • 序 為什麼關注八仙事件?
  • 專家導讀
    • 向一群勇者致敬
    • 柔軟他們的疤痕,堅強了我的心
    • 焚焰下的真實、善意與美麗
    • 從八仙事件思考社會可以進行的改變─業者、民眾與公部門的災害應變意識
    • 平凡的勇者─八仙事件的災害不對稱性
  • 結痂週記
    • 我想撕掉負面標籤─簡苑玲
    • 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戰爭─楊芷凌
    • 面對恐懼,畫畫給我力量─羅雁婷
    • 受傷,才明白家人的愛─陳依欣
    • 重返日常的可能─鄭伃均
    • 不會更糟,就有機會變好─林祺育
    • 手燒傷仍要拚,我要當廚師─張承騏
    • 「幸運」少年─詹閎鈞
  • 後記 他們不堅強, 但也不脆弱
  • 附錄 結痂的過程, 他們的身影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