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東方照相記:近代以來西方重要攝影家在中國
十四位享譽國際的攝影大師: Felice Beato 菲利斯•比托、John Thomson 約翰•湯姆森、James Ricalton 詹姆斯•利卡爾頓、Sidney D. Gamble 西德尼•甘博、Joseph F. Rock 約瑟夫•洛克、Ella Maillart 艾拉•瑪雅爾、Edgar Snow 埃德加•斯諾、Robert Capa 羅伯特•卡帕、Hedda Morrison 海達•莫理循、Henri Cartier-Bresson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Rene Burri 何奈•布里、Eve Arnold 伊芙•阿諾德、Marc Riboud 馬克•呂布、Liu Heung Shing 劉香成在中國留下了他們的拍攝足跡,也留下了許多精彩故事。
幾百張珍貴圖片,有的是首次展現,生動展示了中國時代的變遷與滄桑歲月,勾勒出西方人拍攝的中國照片中潛伏的「東方學影像鏈條」,綜合運用東方學、歷史學等學術研究成果,拓展了攝影史研究的學術視野。
1844年,來華談判的法國拉萼尼使團成員于勒‧伊迪埃拍攝了澳門、廣州的市井風物、官員富商、參加談判的中法代表以及中法《黃埔條約》的簽字儀式,這是西方人在中國拍攝的第一批照片。此後,西方來華的旅行家、傳教士、商人、外交官、冒險家、軍人、記者各色人等穿行於中國大地,留下了大量關於中國的照片。
本書詳細介紹了一八四四至一九八○年代初,十四位西方重要攝影家在中國的攝影活動以及歷史意義。書中收錄了近一百四十張歷史影像,並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加以闡述:這些照片為何重要,它們是怎麼拍出來的,它們的拍攝者因何原因來到中國,拍攝了中國的哪些方面,對中國有何評價,又是懷著一種甚麼樣的動機按下了快門……獨特地展現出百年中國的歷史變遷。首次勾勒出這些影像中潛伏的「東方學影像鏈條」,同時綜合運用東方學、歷史學等學術研究成果,揭示影像背後隱藏的社會歷史內涵,拓展了攝影史研究的學術視野。
幾百張珍貴圖片,有的是首次展現,生動展示了中國時代的變遷與滄桑歲月,勾勒出西方人拍攝的中國照片中潛伏的「東方學影像鏈條」,綜合運用東方學、歷史學等學術研究成果,拓展了攝影史研究的學術視野。
1844年,來華談判的法國拉萼尼使團成員于勒‧伊迪埃拍攝了澳門、廣州的市井風物、官員富商、參加談判的中法代表以及中法《黃埔條約》的簽字儀式,這是西方人在中國拍攝的第一批照片。此後,西方來華的旅行家、傳教士、商人、外交官、冒險家、軍人、記者各色人等穿行於中國大地,留下了大量關於中國的照片。
本書詳細介紹了一八四四至一九八○年代初,十四位西方重要攝影家在中國的攝影活動以及歷史意義。書中收錄了近一百四十張歷史影像,並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加以闡述:這些照片為何重要,它們是怎麼拍出來的,它們的拍攝者因何原因來到中國,拍攝了中國的哪些方面,對中國有何評價,又是懷著一種甚麼樣的動機按下了快門……獨特地展現出百年中國的歷史變遷。首次勾勒出這些影像中潛伏的「東方學影像鏈條」,同時綜合運用東方學、歷史學等學術研究成果,揭示影像背後隱藏的社會歷史內涵,拓展了攝影史研究的學術視野。
- 序 言 東方學視野中的中國照片
- 第一章 見證條約時代的開始 — 一八六〇年菲利斯.比托記錄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 第二章 衰落的帝國— 一八六九 —一八七二年約翰.湯姆森記錄的中國
- 第三章 一九〇〇年的北京— 詹姆斯.利卡爾頓鏡頭中的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 第四章 「農夫歌」— 一九〇八—一九三二年西德尼.甘博照片中的中國
- 第五章 香格里拉的始作俑者 — 一九二二—一九四九年約瑟夫.洛克在中國的探險
- 第六章 一九三五年的禁地之旅 — 艾拉.瑪雅爾穿越「隔斷的綠洲」
- 第七章 一九三六年的禁地之旅 — 埃德加.斯諾探尋紅色中國
- 第八章 在戰火中療傷 — 一九三八年羅伯特.卡帕目擊的中國抗戰
- 第九章 北平的聲音與記憶 — 一九三三—一九四六年海達.莫理循眼中的古都
- 第十章 一九四八—一九四九:穿行於新舊中國之間 — 亨利.卡蒂埃– 布列松在中國(上)
- 第十一章 一九五八:「我們有一個重大的責任」— 亨利.卡蒂埃– 布列松在中國(下)
- 第十二章 旁觀者 — 一九六四—二〇〇五年何奈.布里的七訪中國
- 第十三章 一九七九年的中國— 伊芙.阿諾德與她的《中國之行》
- 第十四章 紅色中國 — 馬克.呂布眼中的毛澤東時代
- 第十五章 中國之惑 — 馬克.呂布眼中改革開放的中國
- 第十六章 我的情懷在這裡 — 一九七六—二〇一〇年劉香成的中國敘事
- 後 記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