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1949–1976:歲月滄桑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37324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6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總序
  • 作者簡介
  • 一、1949–1980 — 沈從文在被強迫遺忘中堅守
  • 二、1949 — 廢名「上書」
  • 三、1951 — 陶行知的命運
  • 四、1951–1970 — 趙樹理建國後的處境、心境與命運
  • 五、1952 — 對「盧作孚自殺」事件的一種分析
  • 六、1952–1969 — 讀王瑤「檢討書」
  • 七、1953–1974 — 兩位同齡人梁漱溟與毛澤東的關係的歷史考察
  • 八、1954–1980 — 從開端到結局:胡風事件背後的左翼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上)
  • 九、1954–1980 — 從開端到結局:胡風事件背後的左翼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下)
  • 十、1955–1979 — 讀《杜高檔案》
  • 十一、1956–1983 — 讀《束星北檔案》
  • 十二、1956–1960 — 顧準的思考(上)
  • 十三、1957–1959 — 郭小川的命運起伏
  • 十四、1958–1976 — 一個知識分子的死與生:讀邵燕祥《沉船》、《人生敗筆》、《找靈魂》、《〈找靈魂〉補遺》、《一個戴灰帽子的人》
  • 十五、1958–1962;1967–1970 — 告密者是怎樣養成的:讀馮亦代《悔餘日錄》、《徐鑄成自述:運動檔案彙編》
  • 十六、1964–1976 — 大批判小組與大批判文體
  • 十七、1969–1974 — 顧準的思考(下)
  • 後記
  • 香港版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